“申屠師無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申屠師無人”全詩
譬如摩尼珠,宛轉有余光。
藻飾不能加,塵垢豈有亡。
世人未嘗識,姑射手自將。
我公體自然,率性非勉強。
馳驅四十年,不入憂患場。
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小儒豈知道,宿昔窺門墻。
申屠師無人,無足亦自忘。
如逢鄭執政,一笑先生傍。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題張安道樂全堂》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張安道樂全堂》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命無不全,人事每自傷。
譬如摩尼珠,宛轉有余光。
藻飾不能加,塵垢豈有亡。
世人未嘗識,姑射手自將。
我公體自然,率性非勉強。
馳驅四十年,不入憂患場。
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小儒豈知道,宿昔窺門墻。
申屠師無人,無足亦自忘。
如逢鄭執政,一笑先生傍。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命運的一些思考。作者認為,天命注定萬物都是完整的,但人的境遇常常自己給自己帶來傷痛。詩中以摩尼珠為比喻,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理解:就像摩尼珠一樣,它轉動時會散發出余光,即使沒有外在的裝飾,塵垢也無法使其失去光輝。這暗示人的本質和生命的價值不僅僅取決于外在的榮耀和財富,而是內在的光芒和品質。
作者認為,這種理解并不為世人所知,只有像姑射手一樣的明白的人自己領悟。他堅持自然而然地保持自己的本真,不勉強迎合他人的期待。作者回顧了自己四十年的奔忙,卻沒有陷入憂患的困境中。晚年得到了修養和養育,安然退隱于這個堂中。
最后兩句提到了申屠執政,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象征著權勢和名利。這里作者表示,即使遇到了權貴執政的鄭人,也會以一笑置之,堅守自己的原則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內在價值的追求。通過摩尼珠的比喻,強調了內心的光芒和品質對于個體的重要性,而非外在的虛榮和名利。詩中融入了儒家的思想,強調自然和率性的重要性,不做勉強的迎合他人。
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和晚年的安享,表達了對修養和養育的珍視,以及對內心的寧靜和自由的向往。最后兩句則體現了作者堅守原則和獨立自主的品質,不受權勢和名利的干擾。
整首詩意境簡練,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內心追求的堅持。它給人以啟示,引導人們關注內在的光芒和品質,追求自然和自由,堅守自己的原則。
“申屠師無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hāng ān dào lè quán táng
題張安道樂全堂
tiān mìng wú bù quán, rén shì měi zì shāng.
天命無不全,人事每自傷。
pì rú mó ní zhū, wǎn zhuǎn yǒu yú guāng.
譬如摩尼珠,宛轉有余光。
zǎo shì bù néng jiā, chén gòu qǐ yǒu wáng.
藻飾不能加,塵垢豈有亡。
shì rén wèi cháng shí, gū shè shǒu zì jiāng.
世人未嘗識,姑射手自將。
wǒ gōng tǐ zì rán, shuài xìng fēi miǎn qiǎng.
我公體自然,率性非勉強。
chí qū sì shí nián, bù rù yōu huàn chǎng.
馳驅四十年,不入憂患場。
wǎn suì shì méng yǎng, liǎn tuì jiù cǐ táng.
晚歲事蒙養,斂退就此堂。
xiǎo rú qǐ zhī dào, sù xī kuī mén qiáng.
小儒豈知道,宿昔窺門墻。
shēn tú shī wú rén, wú zú yì zì wàng.
申屠師無人,無足亦自忘。
rú féng zhèng zhí zhèng, yī xiào xiān shēng bàng.
如逢鄭執政,一笑先生傍。
“申屠師無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