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意自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扁舟意自如”全詩
淥水雨新漲,扁舟意自如。
河身縈疋素,洪口轉千車。
愿言棄城市,長竿夜獨漁。
懶思久廢詩,撥不堪酒。
強顏水石間,濫跡賓主后。
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
莫隨使車塵,豈畏嚴城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二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二詠》。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湖性終在,平地難久居。
淥水雨新漲,扁舟意自如。
河身縈疋素,洪口轉千車。
愿言棄城市,長竿夜獨漁。
懶思久廢詩,撥不堪酒。
強顏水石間,濫跡賓主后。
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
莫隨使車塵,豈畏嚴城斗。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轍的離愁別緒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他認為江湖生活固然有其獨特的魅力,但歸根結底,江湖性格注定了自己無法長久地留在平淡無奇的土地上。他描繪了雨水新漲的淥水,自己坐在小船上自由自在地垂釣的場景,表達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城市生活的厭倦。他不愿被束縛在城市的圍墻之中,寧愿在夜晚獨自垂釣,也不去思考已經廢棄已久的詩文創作,只顧撥弄酒杯。他用“強顏水石間,濫跡賓主后”形容自己不情愿地在賓主間徜徉,混跡于世俗之中。他感嘆自己對于白浪翻滾的江水一無所知,只覺得奇怪青山竟然會移動。最后他告誡自己不要隨從使車的塵埃,也不要畏懼嚴峻的城市斗爭。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內心深處的矛盾情感和對自由人生的向往。他通過描繪江湖和城市的對比,表達了自己渴望追求自由和獨立的心愿。他用形象生動的描寫,如淥水雨新漲、扁舟意自如等,展現了自己在江湖中暢游的場景和愿望。他對城市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的追求使整首詩詞充滿了濃郁的情感色彩。
詩中的“強顏水石間,濫跡賓主后”一句,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俗禮教的厭棄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他不愿被束縛在賓客之間,寧愿在江湖自由行走。最后的兩句“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莫隨使車塵,豈畏嚴城斗。”則是詩人對自己的告誡和警示,不受外界的干擾和束縛,堅持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和個人感受為主題,通過對江湖和城市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獨立和追求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人運用了生動的形象描寫和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使整首詩詞充滿了韻律和感染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江湖和城市的對比,表達了詩人蘇轍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城市生活的厭倦。他渴望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由,同時也提醒自己不要被世俗的束縛和城市的紛擾所迷失。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寫,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矛盾情感和對自由人生的追求,給人以思考和共鳴。
“扁舟意自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zi zhān fàn biàn sì dé yú jiǔ èr yǒng
同子瞻泛汴泗得漁酒二詠
jiāng hú xìng zhōng zài, píng dì nán jiǔ jū.
江湖性終在,平地難久居。
lù shuǐ yǔ xīn zhǎng, piān zhōu yì zì rú.
淥水雨新漲,扁舟意自如。
hé shēn yíng pǐ sù, hóng kǒu zhuǎn qiān chē.
河身縈疋素,洪口轉千車。
yuàn yán qì chéng shì, zhǎng gān yè dú yú.
愿言棄城市,長竿夜獨漁。
lǎn sī jiǔ fèi shī, bō bù kān jiǔ.
懶思久廢詩,撥不堪酒。
qiǎng yán shuǐ shí jiān, làn jī bīn zhǔ hòu.
強顏水石間,濫跡賓主后。
bù zhī bái làng fān, dàn guài qīng shān zǒu.
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
mò suí shǐ chē chén, qǐ wèi yán chéng dòu.
莫隨使車塵,豈畏嚴城斗。
“扁舟意自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