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邑河壖喜有兵”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得邑河壖喜有兵”全詩
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律有鄭氏章句。
〉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是蘇轍在宋代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膠西前輩鄭康成,
千載遺風及后生。
舊學詩書儒術富,
兼通法律吏能精。
還家彩服頻為壽,
得邑河壖喜有兵。
民事近來多迫促,
弦歌聊試武城聲。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別傅宏歸覲待觀城闕的作品。詩中提到了膠西前輩鄭康成,將他的千載遺風傳承給后生。鄭康成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前輩,精通舊學的詩書儒術,并且還通曉法律和行政,才干出眾。詩人稱頌了鄭康成回家時常常穿彩服慶賀壽辰,同時也慶幸他得到了一個重要的職位,有機會為國家做貢獻。然而,近來的民事問題日益緊迫,詩人以武城的聲音來試探弦歌是否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轍送別鄭康成的作品,通過對鄭康成的稱頌和思考,表達了對前輩學者的敬仰和對時代局勢的擔憂。詩人贊美鄭康成在學術和行政方面的全面才能,他既精通傳統的詩書儒術,又了解法律和行政事務,可謂是博學多才。詩人通過鄭康成的事例,表達了對于學術傳統的尊重和對于繼承傳統的重要性的思考。
然而,在詩的末尾,詩人也透露了一些憂慮。他提到了近來民事問題的緊迫性,暗示社會上存在一些緊迫的問題需要解決。通過以武城的聲音來試探弦歌的能力,詩人暗示了詩人自身和其他后輩學者在面對時代問題時的迷茫和困惑。
整首詩詞既是對鄭康成的送別和贊美,也是對時代變遷和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反思。它展現了蘇轍對學術傳統的尊重和對時代問題的關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自身角色和責任的思考。這首詩詞既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有時代背景的投射,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
“得邑河壖喜有兵”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ù hóng zhù zuò guī jìn dài guān chéng què
送傅宏著作歸覲待觀城闕
jiāo xī qián bèi zhèng kāng chéng, qiān zǎi yí fēng jí hòu shēng.
膠西前輩鄭康成,千載遺風及后生。
jiù xué shī shū rú shù fù, jiān tōng fǎ lǜ lì néng jīng.
舊學詩書儒術富,兼通法律吏能精。
huán jiā cǎi fú pín wèi shòu, dé yì hé ruán xǐ yǒu bīng.
還家彩服頻為壽,得邑河壖喜有兵。
mín shì jìn lái duō pò cù, xián gē liáo shì wǔ chéng shēng.
民事近來多迫促,弦歌聊試武城聲。
lǜ yǒu zhèng shì zhāng jù.
〈律有鄭氏章句。
〉
“得邑河壖喜有兵”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