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登消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試問登消暑”全詩
野闊時聞籟,人閑舊據梧。
畫船留上客,遺跡問田夫。
事少日常飲,才疏世未須。
決河初薦至,勝事偶相俱。
燕子卑無取,滕王遠可橅。
飛濤隱睥睨,落日麗浮圖。
同舍新持節,專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駕,已放下淮艫。
試問登消暑,如何楚與吳。
〈吳興有消暑樓。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劉貢父登黃樓懷子瞻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次韻劉貢父登黃樓懷子瞻二首》。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山開四面,
白水繞三禺。
野闊時聞籟,
人閑舊據梧。
畫船留上客,
遺跡問田夫。
事少日常飲,
才疏世未須。
決河初薦至,
勝事偶相俱。
燕子卑無取,
滕王遠可橅。
飛濤隱睥睨,
落日麗浮圖。
同舍新持節,
專城敢遽呼。
未迎行部駕,
已放下淮艫。
試問登消暑,
如何楚與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于人世間短暫的歡愉和自己的無奈之情。
詩中描繪了四面青山環繞、白水繞行的自然景色,意味著大自然的壯麗和遼闊。野外的廣闊空間中傳來美妙的聲音,而人們閑暇時依然守舊地坐在梧桐樹下。畫船停留著訪客,詢問遺跡的農田夫婦,詩人表達了對于歷史和人文遺跡的關注。
詩人自稱才疏世未須,意味著自己在文才和社會地位上都不重要。然而,他提到河流的改道和勝利的事情偶爾同時發生,暗示了世事的無常和人事的渺小。燕子是卑微的,無法得到,而滕王在遠方,也無法接近。這些形容詞的運用,強調了人的欲望和現實的距離。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波濤隱約可見,落日照亮著漂浮的圖景,這是對于自然景色的更進一步的描繪。然后,詩人提到與他同住的人新近獲得官職,敢于急促地呼喊自己的名字,而他自己未曾迎接行部駕,卻已經放下了淮河上的船只。這部分描述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邊緣化和無法追求名利的無奈。
最后兩句詩疑問了登上消暑樓的人,問他如何能夠同時兼顧楚國和吳國的事務。這是對于人們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平衡和處理各種事物的反思。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事無常、個人追求的無奈和思考。
“試問登消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ú gòng fù dēng huáng lóu huái zi zhān èr shǒu
次韻劉貢父登黃樓懷子瞻二首
qīng shān kāi sì miàn, bái shuǐ rào sān yú.
青山開四面,白水繞三禺。
yě kuò shí wén lài, rén xián jiù jù wú.
野闊時聞籟,人閑舊據梧。
huà chuán liú shàng kè, yí jī wèn tián fū.
畫船留上客,遺跡問田夫。
shì shǎo rì cháng yǐn, cái shū shì wèi xū.
事少日常飲,才疏世未須。
jué hé chū jiàn zhì, shèng shì ǒu xiāng jù.
決河初薦至,勝事偶相俱。
yàn zi bēi wú qǔ, téng wáng yuǎn kě mó.
燕子卑無取,滕王遠可橅。
fēi tāo yǐn pì nì, luò rì lì fú tú.
飛濤隱睥睨,落日麗浮圖。
tóng shě xīn chí jié, zhuān chéng gǎn jù hū.
同舍新持節,專城敢遽呼。
wèi yíng xíng bù jià, yǐ fàng xià huái lú.
未迎行部駕,已放下淮艫。
shì wèn dēng xiāo shǔ, rú hé chǔ yǔ wú.
試問登消暑,如何楚與吳。
wú xīng yǒu xiāo shǔ lóu.
〈吳興有消暑樓。
“試問登消暑”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