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霜漸近月方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風霜漸近月方陽”全詩
菊花金粟未曾吐,桂酒鵝兒空自黃。
草木亦知年有閏,風霜漸近月方陽。
〈十月為陽月。
〉得詩聞道維摩病,欲到毗耶言已忘。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毛君病中菊未開》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毛君病中菊未開》是蘇轍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病肺秋深霧雨傷,
舊繒故絮喜清涼。
菊花金粟未曾吐,
桂酒鵝兒空自黃。
草木亦知年有閏,
風霜漸近月方陽。
〈十月為陽月。〉
得詩聞道維摩病,
欲到毗耶言已忘。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秋天的景象為主線,同時暗含了詩人自身的感慨和思考。詩人蘇轍在病中觀察到秋深的景象,感嘆肺病的困擾使他無法享受到秋天的美麗。他看到舊繒和故絮被霧雨打濕,感到欣喜清涼,但菊花卻還未開放,金黃的花粉還沒有散發出來,桂酒也沒有了醇香的味道。草木也能感知到歲月的變遷,陰霾的風雨漸漸靠近,陽光逐漸離去。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蘇轍自身的情感,他聽到有人贊頌他的詩作,但他已經忘卻了前往毗耶的愿望,仿佛維摩病已經讓他忘卻了人世的一切。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秋天的自然景物,抒發了詩人蘇轍內心的感慨和思考。詩人通過對秋深景象的描寫,表達了他身處病痛中無法享受到秋天美好的遺憾之情。他以菊花未開和桂酒沒有味道為象征,折射出自己的病痛和無奈。同時,詩人通過草木的感知來暗示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無常,以及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生的無常。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在疾病中的心境,他雖然聽到有人稱贊他的詩作,但他已經忘卻了名利的欲望,仿佛觸碰到了禪宗思想中的境界,超越了塵世的紛擾。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秋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展現了蘇轍清雅的詩風和深邃的思考。
“風霜漸近月方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máo jūn bìng zhōng jú wèi kāi
次韻毛君病中菊未開
bìng fèi qiū shēn wù yǔ shāng, jiù zēng gù xù xǐ qīng liáng.
病肺秋深霧雨傷,舊繒故絮喜清涼。
jú huā jīn sù wèi zēng tǔ, guì jiǔ é ér kōng zì huáng.
菊花金粟未曾吐,桂酒鵝兒空自黃。
cǎo mù yì zhī nián yǒu rùn, fēng shuāng jiàn jìn yuè fāng yáng.
草木亦知年有閏,風霜漸近月方陽。
shí yuè wèi yáng yuè.
〈十月為陽月。
dé shī wén dào wéi mó bìng, yù dào pí yé yán yǐ wàng.
〉得詩聞道維摩病,欲到毗耶言已忘。
“風霜漸近月方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