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粟才供且自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菽粟才供且自強”全詩
圖書粗足惟須讀,菽粟才供且自強。
羽龠暗催新節物,弦歌不廢近詩章。
腐儒最喜南遷后,仍見西雍白鷺行。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簡學中諸生》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簡學中諸生》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泮水秋生藻荇涼,
莫窗燈火亂螢光。
圖書粗足惟須讀,
菽粟才供且自強。
羽龠暗催新節物,
弦歌不廢近詩章。
腐儒最喜南遷后,
仍見西雍白鷺行。
中文譯文:
泮水中的藻荇在涼爽的秋天生長,
窗外的燈火不要亂閃爍的螢火蟲光。
厚重的圖書必須要閱讀,
貧瘠的土地只有通過自身努力才能變得富饒。
翎箹(羽毛和竹制的樂器)暗暗地催促著新的季節和物產的到來,
琴弦和歌聲并不會被近代的詩章所廢棄。
腐朽的儒者們最喜歡南遷之后的環境,
仍然可以看到西雍地區的白鷺鳥在飛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不同主題的描繪,展現了蘇轍對教育、文化和社會狀況的思考和觀察。
首先,詩人描述了泮水秋天的景色。泮水是一片古老的水域,藻荇在秋天茂盛生長,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然而,詩人警示人們不要被窗外閃爍的燈火所迷惑,而要專注于精神世界的提升。這里的燈火和螢火蟲光可以象征著外在的誘惑和浮華,而窗內的圖書則代表知識和智慧,需要被閱讀和領悟。
其次,詩人提到了菽粟,這是一種常見的糧食作物。他指出,只有通過個人的努力,才能從貧瘠的土地中獲得豐收,這也暗示了人們在求知和修養方面需要自我奮斗。
接著,詩人通過羽龠和弦歌兩個意象,表達了文化和藝術的重要性。羽龠代表音樂藝術,暗示著新的季節和物產的到來,意味著文化的繁榮。弦歌則代表文學藝術,表明詩歌在近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價值,不應被輕視或廢棄。
最后,詩人提到了腐儒和南遷。腐儒指的是守舊的儒者們,他們喜歡南遷之后的環境,暗示他們偏愛南方的文化氛圍。然而,詩人指出,即使在南方,他們仍然可以看到西雍地區的白鷺鳥在飛行。這里的白鷺鳥可以象征著高尚的品質和文化,暗示著文化的傳承和延續。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知識、文化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表達了蘇轍對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對知識的追求的思考。詩人強調了通過讀書和自我奮斗來提升自己,并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近代文化的批判。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教育、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關注,鼓勵人們注重知識修養和追求真正的價值。
“菽粟才供且自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 xué zhōng zhū shēng
簡學中諸生
pàn shuǐ qiū shēng zǎo xìng liáng, mò chuāng dēng huǒ luàn yíng guāng.
泮水秋生藻荇涼,莫窗燈火亂螢光。
tú shū cū zú wéi xū dú, shū sù cái gōng qiě zì qiáng.
圖書粗足惟須讀,菽粟才供且自強。
yǔ yuè àn cuī xīn jié wù, xián gē bù fèi jìn shī zhāng.
羽龠暗催新節物,弦歌不廢近詩章。
fǔ rú zuì xǐ nán qiān hòu, réng jiàn xī yōng bái lù xíng.
腐儒最喜南遷后,仍見西雍白鷺行。
“菽粟才供且自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