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被欺氈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紙被欺氈厚”全詩
紙被欺氈厚,茅檐笑瓦溫。
何曾凝沼淥,有意隔朝暾。
底日身無事,高眠不出門。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
坐睡依爐暖,細聲聞葉飛。
蕉絺空滿篋,砧杵旋催衣。
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覺非。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詠霜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霜二首》是宋代詩人蘇轍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江南的秋霜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第一首:
江南的雪未曾飄落,山村里充滿了霜露。
紙上的被子疊得很厚,茅檐上的瓦片暖意盎然。
霜露從未凝結成水滴,有意隔斷了早晨的陽光。
無所事事地度過了一天,舒適地躺在床上不出門。
第二首:
清晨的霜欺負了客人的病痛,夜晚逼近了窗戶和門扉。
坐著睡在爐火旁取暖,細細聽著葉子飛舞的聲音。
蕉葉的衣袋空空如也,砧杵不停地催促著穿衣。
起身看看庭院前的青草,松樹和竹子仍然不覺得寒冷。
這首詩詞通過對江南秋霜的描寫,展現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描繪紙被、茅檐、庭院等細節,營造出江南山村的冷冽氛圍。同時,詩人通過詩句中的對比和意象,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孤寂、寒冷的景象為背景,從物象中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的思索和感慨。作者以自然景物為載體,通過對霜露、紙被、茅檐等冷冽元素的描繪,營造出一種靜謐、凄清的氛圍。詩中的人物形象被置于自然景物之中,與之相互呼應,增強了詩意的深度。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和生活的感受,展現出蘇轍對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對時光流轉的領悟。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孤獨、冷寂與思索,也可以從中汲取對生活的思考和啟示。
“紙被欺氈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ǒng shuāng èr shǒu
詠霜二首
jiāng nán xuě bú dào, shuāng lù mǎn shān cūn.
江南雪不到,霜露滿山村。
zhǐ bèi qī zhān hòu, máo yán xiào wǎ wēn.
紙被欺氈厚,茅檐笑瓦溫。
hé zēng níng zhǎo lù, yǒu yì gé cháo tūn.
何曾凝沼淥,有意隔朝暾。
dǐ rì shēn wú shì, gāo mián bù chū mén.
底日身無事,高眠不出門。
qīng shuāng qī kè bìng, chéng yè bī chuāng fēi.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
zuò shuì yī lú nuǎn, xì shēng wén yè fēi.
坐睡依爐暖,細聲聞葉飛。
jiāo chī kōng mǎn qiè, zhēn chǔ xuán cuī yī.
蕉絺空滿篋,砧杵旋催衣。
qǐ kàn tíng qián cǎo, sōng yún wèi jué fēi.
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覺非。
“紙被欺氈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