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歸不復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徑歸不復往”全詩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徑歸不復往,巒壑空在目。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尚將逃姓名,豈復上圖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盧鴻草堂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盧鴻草堂圖》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他游歷過程中所見所感,并表達了對世俗瑣事的超脫和對自然清靜之境的向往。
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昔為大室游,盧巖在東麓。
往昔曾在大室游,盧巖在東山麓。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直往登封壇,一夜之間繭生足。
徑歸不復往,巒壑空在目。
返回徑路不再前往,巒山峽谷依然映入眼簾。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誰能知曉十足的心志,展開卷軸也無法填滿。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一處一座盧鴻的草堂,裘褐色的帷幕遮蔭著高大的樹木。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才是真正的隱居之人,行為舉止又何需被記錄。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百年來都裝進篋笥,犬馬也同屬一束。
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
唉,我受世俗之累所困,歸來卻有了茅草覆蓋的房屋。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江邊擁有百畝田地,清泉倒映修竹。
尚將逃姓名,豈復上圖軸。
還要逃避名譽,豈能再上繪圖之軸。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世俗生活的厭倦和追求自由、清靜的心態。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描述了過去在大城市游歷的經歷,然后回到了東山麓的盧巖,表示不再追逐名利,眼前的山川景色仍然如故。他用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清靜、自由、自然的向往。詩中提到的草堂、裘褐、修竹等元素,都象征著隱居、質樸、寧靜的生活方式。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對世俗紛擾的厭倦,他希望能夠逃避名利的紛爭,過上寧靜自在的生活。整首詩表現了蘇轍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然的向往,體現了他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
“徑歸不復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hóng cǎo táng tú
盧鴻草堂圖
xī wèi dà shì yóu, lú yán zài dōng lù.
昔為大室游,盧巖在東麓。
zhí shàng dēng fēng tán, yī yè jiǎn shēng zú.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jìng guī bù fù wǎng, luán hè kōng zài mù.
徑歸不復往,巒壑空在目。
ān zhī yǒu shí zhì, shū juàn bù yíng fú.
安知有十志,舒卷不盈幅。
yī chù yī lú shēng, qiú hè yīn qiáo mù.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fāng wèi shì wài rén, xíng zhǐ hé xū lù.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bǎi nián rù qiè sì, quǎn mǎ tóng yī shù.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jiē yǔ fù shì lèi, guī lái yǒu máo wū.
嗟予縛世累,歸來有茅屋。
jiāng gān bǎi mǔ tián, qīng quán yìng xiū zhú.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shàng jiāng táo xìng míng, qǐ fù shàng tú zhóu.
尚將逃姓名,豈復上圖軸。
“徑歸不復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