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邊思坐中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蕭條邊思坐中生”全詩
三疊嘉榮意外聲。
誰遣伯時開縞素,蕭條邊思坐中生。
西山陽關萬里行,彎弓走馬自忘生。
不堪未別一杯酒,長聽佳人泣渭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李公麟陽關圖二絕》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公麟陽關圖二絕》是蘇轍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百年來,陽關傳言無數。三次疊加著榮耀,意外間發出聲音。誰能派遣伯時打開白色絹帛,凄涼的邊疆思念在坐中生出。西山陽關,千里萬里的旅途,彎弓騎馬自我忘卻生命。不能忍受未曾告別就喝一杯酒,久聽佳人在渭城哭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陽關傳言百年,嘉榮與悲哀交織的景象。陽關是指邊塞的關隘,象征著邊疆的艱辛和戰亂。詩中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對離別的感傷。詩人通過描述西山陽關的旅途,表達了自己在邊疆的辛勞與奮斗。詩的最后,詩人抒發了對未曾別離就喝酒的無奈之情,同時傾聽了佳人在渭城的哭泣聲,展現了對家園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展現了邊塞生活的艱辛和離別的苦痛。詩人通過陽關這一邊塞的象征,將個人的感受與國家的命運相結合,抒發了對邊疆生活的思考和對家園的深情。詩中運用了反復疊加的手法,通過三次重復的表述,加強了詩句的節奏感和語境的厚重感。
詩人在描述西山陽關的旅途時,用了"彎弓走馬自忘生"的形象語言,表現了詩人在邊塞生活中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以及對個人身份和生命的迷茫。最后兩句詩以悲愁的語氣描繪了離別的痛苦和對佳人的思念之情,使整首詩表達出一種深沉的哀傷和無奈。
這首詩以簡約而精練的語言,抒發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思考和對家園的深情。通過對邊疆生活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和擔憂,使詩詞具有歷史感和社會意義。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情感表達也給人以共鳴,引發讀者對離別和思鄉的思考和體驗。
“蕭條邊思坐中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gōng lín yáng guān tú èr jué
李公麟陽關圖二絕
bǎi nián mó jí yáng guān yǔ.
百年摩詰陽關語。
sān dié jiā róng yì wài shēng.
三疊嘉榮意外聲。
shuí qiǎn bó shí kāi gǎo sù, xiāo tiáo biān sī zuò zhōng shēng.
誰遣伯時開縞素,蕭條邊思坐中生。
xī shān yáng guān wàn lǐ xíng, wān gōng zǒu mǎ zì wàng shēng.
西山陽關萬里行,彎弓走馬自忘生。
bù kān wèi bié yī bēi jiǔ, zhǎng tīng jiā rén qì wèi chéng.
不堪未別一杯酒,長聽佳人泣渭城。
“蕭條邊思坐中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