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慵身似僧”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疏慵身似僧”全詩
常陽百川竭,顧亦防雨耳。
陰陽相糾纏,反覆更自治。
幽懷澹不起,默坐識其意。
長子念衰老,遠行重慚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聞事日新,未覺吾有異。
器鍠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眾共知,窮達佛所記。
要令北歸日,粗究一大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遲韻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遲韻二首》是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世事非我所憂,
物理有其必然。
常陽百川竭盡,
我卻只顧防雨。
陰陽相互糾纏,
循環不已自主。
我心澹然無起,
默坐領悟其中意。
長子念及衰老,
遠行倍感愧疚。
懶散的身體宛如僧侶,
我家近寺廟幽靜。
只聽聞事物日新,
卻未覺得我與眾不同。
才能由天生,
官位只是空虛。
得失眾人皆知曉,
貧富皆在佛前記載。
要讓北歸的日子來臨,
我只能粗略地追求大事。
詩意:
《次遲韻二首》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世事的淡然態度和對物理規律的思考。他認為世間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有其必然性,自然界的陰陽循環也是一種自主的規律。他自省地坐在一旁,思考著人生的意義和個人的處境。他念及自己年紀漸長,對于遠行和外出感到愧疚。他的生活宛如身居僧侶,家近寺廟的寂靜。他雖然聽聞世事日新,但自己并未覺得與眾不同。他認為才能是與生俱來的,官位只是虛名。他明白得失皆為眾人所知,而貧富之間的差異都在佛前被記錄。他希望北歸的日子早日到來,但只能粗略地追求大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對人生和世事的獨特見解。他通過對世事的思考,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態度。他認為世間事物的發展和變化都有其必然性,人們應該順應自然規律,不必過于憂慮。他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進行了反思,感到愧疚和懶散,將自己比作僧侶,顯示出舍棄塵世紛擾的心境。他對世事的變遷保持著冷靜的態度,認為自己并未覺得與眾不同,才能和官位并非衡量一個人價值的唯一標準。最后,他表達了對大事的追求,希望能夠達成某個重要目標。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淡泊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展現了蘇轍獨特的人生觀和對世事的洞察力。
“疏慵身似僧”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chí yùn èr shǒu
次遲韻二首
shì shì fēi wú yōu, wù lǐ yǒu bì zhì.
世事非吾憂,物理有必至。
cháng yáng bǎi chuān jié, gù yì fáng yǔ ěr.
常陽百川竭,顧亦防雨耳。
yīn yáng xiāng jiū chán, fǎn fù gèng zì zhì.
陰陽相糾纏,反覆更自治。
yōu huái dàn bù qǐ, mò zuò shí qí yì.
幽懷澹不起,默坐識其意。
zhǎng zǐ niàn shuāi lǎo, yuǎn xíng zhòng cán kuì.
長子念衰老,遠行重慚愧。
shū yōng shēn shì sēng, cén jì jiā jìn sì.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dàn wén shì rì xīn, wèi jué wú yǒu yì.
但聞事日新,未覺吾有異。
qì huáng běn zì chū, fān jiǎo tú bù suí.
器鍠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dé shī zhòng gòng zhī, qióng dá fú suǒ jì.
得失眾共知,窮達佛所記。
yào lìng běi guī rì, cū jiū yī dà shì.
要令北歸日,粗究一大事。
“疏慵身似僧”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