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林泉應避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去林泉應避暑”全詩
清風吹我無千里,明月隨人共一天。
歸去林泉應避暑,北征道路恐經年。
與君共愧知時鶴,養子先依黑柏顛。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復次煙字韻后黃大臨庭堅見寄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復次煙字韻后黃大臨庭堅見寄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十年來,我日夜辛勞思考,
新的詩作超越了云煙。
清風吹過,我感到世界沒有距離,
明月陪伴,我們共享同一天。
歸去山林泉水,可以避夏日的酷熱,
北方征途,恐怕要花費許多年。
與你一起感到慚愧的是,我們都知道時光如鶴般飛逝,
先埋葬我們的子孫,依靠堅強的黑柏。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轍對自己創作的自豪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他說自己經過十年的努力,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思考和創作新的詩歌作品,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超過了一般的詩人。他感嘆清風吹來,感覺世界沒有距離,明月陪伴他們共同度過每一天,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和與自然的共生。
接下來,蘇轍描述了自己的歸去之地,希望回到山林泉水之間,避開夏日的酷熱。然而,他也意識到北方的征途充滿了艱辛和漫長的旅途,可能需要許多年的時間。最后,他與讀者共同感到慚愧,明白時間如同飛翔的鶴般迅速流逝,因此需要先為子孫后代埋下堅強的根基,依靠黑柏的力量。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詩歌創作的自信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他通過比喻自己的新詩超越了云煙,突出了自己在創作上的成就感。清風吹過和明月陪伴則表現出他與自然的親近和共生關系。
在描述歸去山林泉水和北方征途時,蘇轍展現了對逸致和艱辛的思考。他希望回歸山林泉水,尋找寧靜和避暑之地,而北方征途則象征著厄運和艱辛。這兩個場景的對比凸顯了人生的選擇和困境。
最后,蘇轍以時光如鶴般飛逝的比喻,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憂慮和對子孫后代的關愛。他共同與讀者感到慚愧,希望為子孫后代埋下堅實的根基,象征著對家族和傳承的重視。
總之,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創作成就的自豪感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他傳達了與自然的親近和共生關系,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選擇和困境的思考,以及對子孫后代的關愛和責任。
“歸去林泉應避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ù cì yān zì yùn hòu huáng dà lín tíng jiān jiàn jì èr shǒu
復次煙字韻后黃大臨庭堅見寄二首
shí zài láo sī wù mèi jiān, xīn shī tài dù bǐ yún yān.
十載勞思寤寐間,新詩態度比云煙。
qīng fēng chuī wǒ wú qiān lǐ, míng yuè suí rén gòng yì tiān.
清風吹我無千里,明月隨人共一天。
guī qù lín quán yīng bì shǔ, běi zhēng dào lù kǒng jīng nián.
歸去林泉應避暑,北征道路恐經年。
yǔ jūn gòng kuì zhī shí hè, yǎng zǐ xiān yī hēi bǎi diān.
與君共愧知時鶴,養子先依黑柏顛。
“歸去林泉應避暑”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