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雷雨一尺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偶然雷雨一尺深”全詩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為南園眾君子。
從地涌出長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氣。
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歲寒相嫵媚。
一朝紛紛看黃落,嵇阮相過無醉地。
陰陽往復知有數,已病還瘳非即死。
呼童徑語鄰舍翁,種竹未改當年意。
姚黃左紫終誤人,千葉重臺定何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林筍復生》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林筍復生》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竹筍重新生長的景象,并通過竹筍的生長變化,抒發了作者對歲月更替和人生滄桑的思考。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春寒侵竹竹憔悴,
父老皆云未嘗記。
偶然雷雨一尺深,
知為南園眾君子。
從地涌出長如人,
一一便有凌云氣。
吾家老圃倦栽接,
但以歲寒相嫵媚。
一朝紛紛看黃落,
嵇阮相過無醉地。
陰陽往復知有數,
已病還瘳非即死。
呼童徑語鄰舍翁,
種竹未改當年意。
姚黃左紫終誤人,
千葉重臺定何事。
詩意和賞析:
《林筍復生》以竹筍的生長為主題,通過寫竹筍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詩的開頭描述了春寒侵襲,竹子顯得憔悴。父老們都說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景,暗示竹筍生長的奇特和不可思議。
接著,詩中描繪了一次雷雨過后,地下涌出的竹筍長得像人一樣高,每一根都散發著凌云之氣。這里的雷雨象征著激勵和挑戰,竹筍的生長則象征著人們在困境中的奮發向上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表達了自己種植竹子的心愿和心情。他說自己的園子經歷歲寒,卻仍然美麗動人。然而,當竹葉紛紛凋落的時候,嵇阮(指古代文人)相繼來訪,卻無法在這片凄涼之地找到歡愉和醉意。
接著,詩中提到陰陽往復、病痛與康復,表達了生命的無常和循環。作者通過與童子和鄰舍翁的對話,說明自己種植竹子的初衷依然未變。最后兩句詩提到姚黃、左紫和千葉重臺,這些名詞暗示了歷史中的一些錯誤和悲劇,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困擾和困惑的事情。
整首詩以竹筍復生為象征,通過描繪竹筍的生長變化,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變遷和生命意義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與人生的隱喻,展示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命運變幻的感慨,傳達了一種深邃而哲理的情感。
“偶然雷雨一尺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sǔn fù shēng
林筍復生
chūn hán qīn zhú zhú qiáo cuì, fù lǎo jiē yún wèi cháng jì.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嘗記。
ǒu rán léi yǔ yī chǐ shēn, zhī wèi nán yuán zhòng jūn zǐ.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為南園眾君子。
cóng dì yǒng chū zhǎng rú rén, yī yī biàn yǒu líng yún qì.
從地涌出長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氣。
wú jiā lǎo pǔ juàn zāi jiē, dàn yǐ suì hán xiāng wǔ mèi.
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歲寒相嫵媚。
yī zhāo fēn fēn kàn huáng luò, jī ruǎn xiāng guò wú zuì dì.
一朝紛紛看黃落,嵇阮相過無醉地。
yīn yáng wǎng fù zhī yǒu shù, yǐ bìng hái chōu fēi jí sǐ.
陰陽往復知有數,已病還瘳非即死。
hū tóng jìng yǔ lín shè wēng, zhǒng zhú wèi gǎi dāng nián yì.
呼童徑語鄰舍翁,種竹未改當年意。
yáo huáng zuǒ zǐ zhōng wù rén, qiān yè zhòng tái dìng hé shì.
姚黃左紫終誤人,千葉重臺定何事。
“偶然雷雨一尺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