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返南荒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返南荒日”全詩
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
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
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返南荒日,君臨舊許初。
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
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
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蘇轍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人生和境遇的思考。
詩的開頭,"我返南荒日,君臨舊許初",詩人表示自己在南方荒野度日,而朋友卻在舊時的居所開始新的生活。這里的"南荒"可能指的是邊遠地方,而"舊許"則是指朋友曾經的居住地。
接下來的兩句"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描繪了朋友的情況。朋友寬容地笑談著自己的年老和生病,旌旆擁茅廬則意味著他在茅廬之中享有尊榮和權勢。這里的茅廬是指簡陋的住所,旌旆則是指旗幟和儀仗,暗示朋友在這個簡陋的環境中仍然保持著威望和尊貴。
下一句"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描述了與朋友相聚的情景。酒盞開滿了,意味著友誼的盛情。而"溪堂到尚疏"則表示詩人到達朋友的溪堂時,朋友的家人還沒有完全迎接他。這里的"溪堂"指的是朋友的住所。
最后一句"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堅信。盡管身處不同的地方,詩人相信生死并不能阻隔真摯的友誼。"浹旬"是古代時間單位,表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里的"近在浹旬余"表示朋友與詩人的距離并不遙遠。
整首詩詞通過表達對友情的思念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我返南荒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ng xiū zhuàn yì wèn wǎn cí èr shǒu
唐修撰義問挽詞二首
wǒ fǎn nán huāng rì, jūn lín jiù xǔ chū.
我返南荒日,君臨舊許初。
xiào tán kuān lǎo bìng, jīng pèi yōng máo lú.
笑談寬老病,旌旆擁茅廬。
jiǔ zhǎn kāi suī shù, xī táng dào shàng shū.
酒盞開雖數,溪堂到尚疏。
shuí yán shēng sǐ gé, jìn zài jiā xún yú.
誰言生死隔,近在浹旬余。
“我返南荒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