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祿十五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奪祿十五年”全詩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夏至後得雨》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至后得雨》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氣只有窮人不窮,旱災極端而雨水隨即來臨。
麥田干旱春水周圍繞,禾苗枯萎夏雷轟然墜。
一年失去兩場雨,倉庫的糧食實在不夠維持。
我窮困,本來就是個貧窮之人,卻得到了上天的賜予的飽食。
奪去官職十五年,有一塊土地在潁川涘。
親力耕種,卻收獲微薄自愧不如。
我一直致力于治理屋舍,卻舍棄了積存給狗和豬。
長時間的養育無用之身,還未能理解上天的意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省和自嘲的口吻,表達了作者蘇轍對自己不幸命運和個人經歷的思考。詩中描繪了干旱和饑荒的景象,強調了困苦和失去的感受。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貧窮和辛苦勞作,表達了自己的自責和對命運的無奈。
詩中的"天氣只有窮人不窮"一句,意味著即使天災人禍,窮人仍然貧困。作者對自己的貧窮狀態感到無奈,但他也明白即使貧窮,仍然能夠得到上天的恩賜和滿足。
在詩的后半部分,作者反思了自己過去的生活選擇。他曾經被剝奪了官職長達十五年,只有一塊土地在潁川涘。作者自愧不如,認為自己的勞作不夠努力,收獲微薄。他把精力放在治理屋舍上,卻舍棄了積存給養狗和養豬。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對天意的疑問,他認為自己長時間的辛勤努力似乎沒有被上天所理解和賞識。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己的貧困和勞作的辛苦,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自身選擇的反思。詩中融入了生活的苦難和對命運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現實的深刻洞察和內心的掙扎。
“奪祿十五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zhì hòu dé yǔ
夏至後得雨
tiān wéi bù qióng rén, hàn shén yǔ zhé zhì.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mài gān chūn zé zā, hé gǎo xià léi zhuì.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yī nián shī èr yǔ, lǐn shí zhēn bù jì.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wǒ qióng běn rén qióng, dé bǎo tiān suǒ bì.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duó lù shí wǔ nián, yǒu tián yǐng chuān sì.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gōng gēng lì bù zú, fēn huò zhōng zì kuì.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yú gōng zhì shì lú, qì jī zhān gǒu zhì.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jiǔ yǎng wú yòng shēn, wèi shí bǐ tiān yì.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奪祿十五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