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頻驚急雨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瓦頻驚急雨懸”全詩
自笑吾人強分別,不應此月倍嬋娟。
虛窗每怯高風度,碧瓦頻驚急雨懸。
七十老翁渾未慣,安居始覺貴公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中秋新堂看月戲作》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新堂看月戲作》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年看月茅檐下,
今歲堂成月正圓。
自笑吾人強分別,
不應此月倍嬋娟。
虛窗每怯高風度,
碧瓦頻驚急雨懸。
七十老翁渾未慣,
安居始覺貴公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老人在新建的廳堂內觀賞中秋明月的情景。詩人表示每年中秋都在茅檐下欣賞月亮,而今年廳堂建成后,月亮更加圓滿。他自嘲現在的自己越來越難以分辨月亮的美麗,認為此時的月亮應該比過去更加嬋娟動人。但是他也感到了歲月的變遷,窗戶虛掩時總是怕風吹動,瓦片常常被猛雨吹得搖晃。詩人年過七旬,還沒有習慣這種新的居住環境,直到現在才開始感覺到這樣的安居生活是多么寶貴,也開始欣賞起這個貴族的公卿所擁有的智慧。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中秋觀月的場景,反映了詩人對歲月變遷的感慨和對安定生活的珍視。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同時也表達了對新的居所的不適應。這種感慨和不適應使得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安居生活,覺得它是一種貴重的財富。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于歲月變遷和生活環境的思考,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經歷的思索。
“碧瓦頻驚急雨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xīn táng kàn yuè xì zuò
中秋新堂看月戲作
nián nián kàn yuè máo yán xià, jīn suì táng chéng yuè zhèng yuán.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歲堂成月正圓。
zì xiào wú rén qiáng fēn bié, bù yīng cǐ yuè bèi chán juān.
自笑吾人強分別,不應此月倍嬋娟。
xū chuāng měi qiè gāo fēng dù, bì wǎ pín jīng jí yǔ xuán.
虛窗每怯高風度,碧瓦頻驚急雨懸。
qī shí lǎo wēng hún wèi guàn, ān jū shǐ jué guì gōng xián.
七十老翁渾未慣,安居始覺貴公賢。
“碧瓦頻驚急雨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