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騎鞍馬去同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并騎鞍馬去同尋”全詩
暫得野亭留馬足,強循疏柳步堤陰。
無人攜手共吳語,得意搖頭時越吟。
何日東郊過微雨,并騎鞍馬去同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強君瓦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強君瓦亭》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為魏博三年客,
日有江湖萬里心。
暫得野亭留馬足,
強循疏柳步堤陰。
無人攜手共吳語,
得意搖頭時越吟。
何日東郊過微雨,
并騎鞍馬去同尋。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寫給名叫強君的朋友的。強君是在魏博做了三年的客人,他的心思一直在江湖上,游歷了萬里。蘇轍暫時停下來,在野外的亭子里讓馬得到休息,自己也步行在疏柳叢中,享受堤岸陰涼之處。他沒有人陪伴,只能獨自吟詠吳語,但仍然很高興地搖頭吟唱。他希望有一天在東郊經過微雨,與強君一起騎馬去尋找同樣的樂趣。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友誼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自然和詩歌的熱愛。詩中有著濃郁的田園風光和閑適自在的氛圍。蘇轍在描述自己在野亭留馬休息時,觀察周圍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他通過描述柳樹和堤岸的陰涼,傳達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覺。
詩中的"無人攜手共吳語"表明蘇轍在異鄉漂泊時的孤獨感,但他仍然能夠通過吟唱吳語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展現出他對詩歌的熱愛和才華。
詩的最后兩句"何日東郊過微雨,并騎鞍馬去同尋"表達了蘇轍對友誼的渴望,他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與強君一起騎馬在微雨中尋找樂趣,共同分享美好時刻。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友情、自由和自然的向往,以及他對詩歌的熱愛和創作的追求。它通過描繪田園風景和表達情感,營造出一種寧靜、舒適和愉悅的氛圍,給讀者帶來一種閑適和愉快的感受。
“并騎鞍馬去同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qiáng jūn wǎ tíng
和強君瓦亭
jūn wèi wèi bó sān nián kè, rì yǒu jiāng hú wàn lǐ xīn.
君為魏博三年客,日有江湖萬里心。
zàn dé yě tíng liú mǎ zú, qiáng xún shū liǔ bù dī yīn.
暫得野亭留馬足,強循疏柳步堤陰。
wú rén xié shǒu gòng wú yǔ, dé yì yáo tóu shí yuè yín.
無人攜手共吳語,得意搖頭時越吟。
hé rì dōng jiāo guò wēi yǔ, bìng qí ān mǎ qù tóng xún.
何日東郊過微雨,并騎鞍馬去同尋。
“并騎鞍馬去同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