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取饑腸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但取饑腸饜”全詩
既無世俗營,百事得豐贍。
家居每紛薄,奉養出寒欠。
昔年旅東都,局促吁已厭。
城西近精廬,長老時一覘。
每來獲所求,食飽山茶釅。
塵埃就湯沐,垢膩脫巾韂。
不知禪味深,但取饑腸饜。
京城苦煩溷,物景費治染。
吳都況清華,觀剎吐光艷。
石矼度空闊,泉溜瀉深塹。
經過未足多,終老應長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宿臨安凈土寺》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宿臨安凈土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四方清凈居,多被僧所占。
既無世俗營,百事得豐贍。
家居每紛薄,奉養出寒欠。
昔年旅東都,局促吁已厭。
這首詩詞以描繪凈土寺為主題。凈土寺是一個清凈的住所,被很多僧侶所占據。在這里,沒有世俗的紛擾,一切都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和滿足。詩人的家庭生活常常紛亂貧薄,但他在寺廟中得到了一份溫暖和滿足。他曾經在東京居住過,但那里的生活局促而令人艱辛,他已經對此感到厭倦。
城西近精廬,長老時一覘。
每來獲所求,食飽山茶釅。
塵埃就湯沐,垢膩脫巾韂。
不知禪味深,但取饑腸饜。
凈土寺位于城西,靠近精美的廬山。詩人有時能夠一睹長者的風采。每次來到寺廟,他都能得到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享受到充足的山茶和美食。他可以洗去塵埃,換上干凈的衣裳。盡管他并不真正理解禪宗的深意,但他可以滿足自己的饑腸。
京城苦煩溷,物景費治染。
吳都況清華,觀剎吐光艷。
石矼度空闊,泉溜瀉深塹。
經過未足多,終老應長歉。
與繁忙和混亂的京城相比,吳都的景色更為清華。觀賞佛寺散發出的光彩艷麗。石矼橫跨廣闊的空曠,泉水從深深的峽谷中流淌。盡管詩人曾經經歷過這些美景,但他覺得自己還沒有足夠地游覽,他對自己的人生感到遺憾。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凈土寺的清凈和滿足,與繁忙的世俗生活形成對比。詩人通過與僧侶的接觸,感受到了一種超越物質欲望的平靜和滿足。他對于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禪宗的向往在詩中得到了表達。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展示了他對于清凈和滿足的向往。
“但取饑腸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sù lín ān jìng tǔ sì
和子瞻宿臨安凈土寺
sì fāng qīng jìng jū, duō bèi sēng suǒ zhàn.
四方清凈居,多被僧所占。
jì wú shì sú yíng, bǎi shì dé fēng shàn.
既無世俗營,百事得豐贍。
jiā jū měi fēn báo, fèng yǎng chū hán qiàn.
家居每紛薄,奉養出寒欠。
xī nián lǚ dōng dōu, jú cù xū yǐ yàn.
昔年旅東都,局促吁已厭。
chéng xī jìn jīng lú, zhǎng lǎo shí yī chān.
城西近精廬,長老時一覘。
měi lái huò suǒ qiú, shí bǎo shān chá yàn.
每來獲所求,食飽山茶釅。
chén āi jiù tāng mù, gòu nì tuō jīn chàn.
塵埃就湯沐,垢膩脫巾韂。
bù zhī chán wèi shēn, dàn qǔ jī cháng yàn.
不知禪味深,但取饑腸饜。
jīng chéng kǔ fán hùn, wù jǐng fèi zhì rǎn.
京城苦煩溷,物景費治染。
wú dōu kuàng qīng huá, guān shā tǔ guāng yàn.
吳都況清華,觀剎吐光艷。
shí gāng dù kōng kuò, quán liū xiè shēn qiàn.
石矼度空闊,泉溜瀉深塹。
jīng guò wèi zú duō, zhōng lǎo yīng zhǎng qiàn.
經過未足多,終老應長歉。
“但取饑腸饜”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