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欺貧窶冬裘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欺貧窶冬裘盡”全詩
故欺貧窶冬裘盡,巧助遨游酒盞飛。
林下細花添百草,階前輕素剪新機。
老農先解憂桑柘,九月家人當授衣。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二月十日雪》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二月十日雪》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雪漫天密又稀,
勾芒失據走靈威。
故欺貧窶冬裘盡,
巧助遨游酒盞飛。
林下細花添百草,
階前輕素剪新機。
老農先解憂桑柘,
九月家人當授衣。
中文譯文:
春天的雪花密密麻麻地飄揚,有時稀疏落下,
勾芒(指寒冷的天氣)失去了主導地位,靈威(指春天的氣息)走了進來。
春雪欺騙了貧窮的人們,讓他們以為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所以他們的冬衣不再需要,
聰明的人則借助這個機會暢享游玩,心情如酒盞般飛揚。
林間的小花讓百草增添了一抹嬌艷,
在階前剪下輕素的新衣。
老農先預見到了桑柘解憂(指春天的到來),九月時他的家人將不再需要厚重的衣物。
詩意和賞析:
《次韻子瞻二月十日雪》是蘇轍在春天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春天初雪的景象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在詩中,蘇轍通過描寫春雪的特點和帶來的變化,表達了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和人們對春天的期待。
首先,蘇轍以準確的筆觸描繪了春雪的形態。他用“密又稀”來形容雪花的飄落,既有密密麻麻的雪花,又有稀疏的雪花,展示了春雪的特點。接著,他使用了“勾芒失據走靈威”的表達,將雪花與冬季的嚴寒聯系在一起,春天的氣息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
其次,蘇轍通過對貧窮人們的描寫,表達了春雪帶來的誤導和欺騙。他說貧窮的人們被春雪所欺騙,以為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不再需要厚重的冬衣。這種欺騙的情感對比,凸顯了春雪的變幻無常和人們對春天的期待。
然后,蘇轍描繪了春雪給游玩帶來的機會和快樂。他稱那些聰明的人們“巧助遨游”,享受春雪帶來的游玩的樂趣,心情如同飛舞的酒盞般飛揚。這種描寫展示了春雪給人們帶來的歡樂和輕松的氛圍。
最后,蘇轍通過描繪農民的生活,表達了春雪預示著豐收季節的到來。他說老農預見到了春天的到來,桑柘解憂,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季節。他提到九月時,農民的家人將不再需要厚重的衣物,說明春天的氣息已經滲透到他們的生活中,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整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春雪的細膩描寫和對春天的期待。通過雪花的形態、對貧窮人們的欺騙和聰明人們的樂趣,以及農民的預見和期待,詩詞傳遞了春天即將到來的喜悅和希望,以及春雪所帶來的生活變化和豐收的預兆。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雪的景象和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展示了蘇轍細膩的筆觸和對自然的敏感。通過對不同人群的描寫,他展示了春雪的多重意義,同時也表達了對春天的熱切期盼和對生活美好的向往。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清新的形象和深刻的意境,將讀者帶入了春天的美好世界,引發對自然、生活和希望的共鳴。
“故欺貧窶冬裘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èr yuè shí rì xuě
次韻子瞻二月十日雪
chūn xuě màn tiān mì yòu xī, gōu máng shī jù zǒu líng wēi.
春雪漫天密又稀,勾芒失據走靈威。
gù qī pín jù dōng qiú jǐn, qiǎo zhù áo yóu jiǔ zhǎn fēi.
故欺貧窶冬裘盡,巧助遨游酒盞飛。
lín xià xì huā tiān bǎi cǎo, jiē qián qīng sù jiǎn xīn jī.
林下細花添百草,階前輕素剪新機。
lǎo nóng xiān jiě yōu sāng zhè, jiǔ yuè jiā rén dāng shòu yī.
老農先解憂桑柘,九月家人當授衣。
“故欺貧窶冬裘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