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羞上望鄉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來羞上望鄉臺”全詩
擊柝自營何擇地,餔糟同醉未須回。
孤高振鷺瞻初下,淡泊嬰兒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萬里,年來羞上望鄉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李公擇寄子瞻》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李公擇寄子瞻》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青蒲一下復東來,
擁扇西風滿面埃。
擊柝自營何擇地,
餔糟同醉未須回。
孤高振鷺瞻初下,
淡泊嬰兒及未孩。
我亦漂流家萬里,
年來羞上望鄉臺。
中文譯文:
青蒲一下子又東飄,
擁扇西風滿面塵妖。
敲擊竹板自娛自樂,無論哪個地方都無所謂,
吃粗糠喝酒一樣心滿意足,不需要回頭。
孤高的鷺鳥展翅初降,
淡泊的我像個剛出生的嬰兒。
我也漂泊在萬里之外的他鄉,
多年來我羞愧地望著故鄉的山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的漂泊之情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用“青蒲”來形容自己的漂泊狀態,意味著他像一根輕盈的蘆葦,隨風而動,東去西來。他面對西風的吹拂,臉上滿是塵妖,暗示著他在外游蕩的艱辛和辛勞。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敲擊竹板自娛自樂,表示他能夠在任何地方找到快樂和滿足,不需要追求名利和富貴。他吃著粗糠喝著酒,與人分享同樣的快樂,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夠滿足自己的欲望。
詩中還出現了孤高的鷺鳥,它振翅初降,象征著詩人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而詩人自比嬰兒,表達了自己淡泊名利、心境純凈的態度。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多年的漂泊和思鄉之情。他說自己漂泊在萬里之外的他鄉,多年來一直羞愧地望著故鄉的山臺,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回歸的心情。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己漂泊生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內心自由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它展現了蘇轍獨特的人生態度,追求心靈的自由和內在的滿足,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漂泊困境和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年來羞上望鄉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ǐ gōng zé jì zǐ zhān
次韻李公擇寄子瞻
qīng pú yī xià fù dōng lái, yōng shàn xī fēng mǎn miàn āi.
青蒲一下復東來,擁扇西風滿面埃。
jī tuò zì yíng hé zé dì, bù zāo tóng zuì wèi xū huí.
擊柝自營何擇地,餔糟同醉未須回。
gū gāo zhèn lù zhān chū xià, dàn bó yīng ér jí wèi hái.
孤高振鷺瞻初下,淡泊嬰兒及未孩。
wǒ yì piāo liú jiā wàn lǐ, nián lái xiū shàng wàng xiāng tái.
我亦漂流家萬里,年來羞上望鄉臺。
“年來羞上望鄉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