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雖復類潛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身雖復類潛夫”全詩
道路不知奔走賤,交游空怪往還疏。
弦歌更就三年學,簿領唯添一味愚。
它日相逢定何處,莫將文采笑空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宿州教授劉涇見贈》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宿州教授劉涇見贈》是蘇轍所作,描寫了他自己的生活態度和遺憾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雖然我這個人仍然像一個隱居者一樣,但年老之后我已經沒有心思堅持寫書。路途上我不知道奔走是不是徒然,我的社交僅限于稀少的往來。我弦歌之樂已經持續了三年學習的時間,領到的俸祿只增添了一份愚笨。將來相逢的日子能在哪里確定呢?請不要因為我的文采而嘲笑我空虛無實。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自己的生活狀態和人際關系的一種無奈和遺憾之情。他形容自己像一個隱居的人,沒有心思再寫書,感到自己的努力是否有價值。他的社交圈子很小,不常與人往來,使得他感到孤獨。他提到自己已經持續學習了三年,但所得的成果似乎還很愚笨。他對未來的相逢充滿了疑慮,不確定會在何處相見。最后,他告誡別人不要因為他的文采而嘲笑他的空虛。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轍自身的生活經歷為基礎,表達了他對自己學術成就和社交關系的反思。他自稱“類潛夫”,意指自己像隱士一樣過著隱居的生活,不追求名利。他感到自己年老之后已經失去了寫書的動力,可能是對自己的學術成果產生了懷疑。他用“道路不知奔走賤,交游空怪往還疏”來形容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孤獨和疏離感。他弦歌三年,指的是自己的學習時間,但他認為自己所學的只是一種愚笨。最后兩句表達了他對未來的迷茫和對他人評價的警告。
這首詩詞透露出蘇轍對自己學術成就和社交關系的失落和疑慮,反映了他在追求學問的過程中的苦悶和辛酸。同時,通過詩人的自我反思,也呈現了一種超脫名利的境界和對內心真實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約、含蓄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讀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空間,引發人們對生活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此身雖復類潛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ù zhōu jiào shòu liú jīng jiàn zèng
次韻宿州教授劉涇見贈
cǐ shēn suī fù lèi qián fū, shuāi lǎo wú xīn qiáng zhù shū.
此身雖復類潛夫,衰老無心強著書。
dào lù bù zhī bēn zǒu jiàn, jiāo yóu kōng guài wǎng huán shū.
道路不知奔走賤,交游空怪往還疏。
xián gē gèng jiù sān nián xué, bù lǐng wéi tiān yī wèi yú.
弦歌更就三年學,簿領唯添一味愚。
tā rì xiāng féng dìng hé chǔ, mò jiāng wén cǎi xiào kōng shū.
它日相逢定何處,莫將文采笑空疏。
“此身雖復類潛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