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晴時三月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雨晴時三月盡”全詩
好雨晴時三月盡,啼鶯到后百花休。
老猿好飲常連臂,野馬依人自絡頭。
不肯低回池上醉,試看生滅水中漚。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張恕春莫》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張恕春莫》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城市景觀、自然美景以及動物的生活情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只言城市無佳處,
亦有南湖幾度游。
好雨晴時三月盡,
啼鶯到后百花休。
老猿好飲常連臂,
野馬依人自絡頭。
不肯低回池上醉,
試看生滅水中漚。
詩意:
這首詩詞以蘇轍自己的名字作為韻腳,是對張恕的作品作出的回應。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城市和自然景觀的感慨,以及對動物生活場景的描繪。通過詩人的觀察和感受,傳達了一種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生命的思考。
賞析:
首句"只言城市無佳處",表達了詩人對城市環境的不滿,暗示了城市的喧囂和缺乏自然之美。接著,詩人提到自己曾多次游覽南湖,南湖被視為一處自然景致優美的地方,與城市形成鮮明對比。
接下來的兩句"好雨晴時三月盡,啼鶯到后百花休",描繪了春天的變遷。在春天的三月中,雨水和晴朗的天氣交替出現,而當啼鶯停止啼鳴時,百花也將不再盛開,春天的美麗將逐漸消退。
下一聯"老猿好飲常連臂,野馬依人自絡頭",通過描寫老猿和野馬的行為,展示了動物與人類之間的親近和交流。老猿喜歡飲酒,經常和人們喝酒作樂;而野馬則依偎在人們身邊,自然地與人類產生了聯系。
最后兩句"不肯低回池上醉,試看生滅水中漚",暗示了詩人的態度。詩人拒絕沉溺在池塘中飲酒失意,而是通過觀察水中的生滅變化,反思生命的起伏和無常。這句詩意味深長,表達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對自然界的敬畏。
整首詩詞通過對城市、自然和動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傾慕和對生命哲理的思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人傳達了對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和對生命的感悟。
“好雨晴時三月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hāng shù chūn mò
次韻張恕春莫
zhǐ yán chéng shì wú jiā chù, yì yǒu nán hú jǐ dù yóu.
只言城市無佳處,亦有南湖幾度游。
hǎo yǔ qíng shí sān yuè jǐn, tí yīng dào hòu bǎi huā xiū.
好雨晴時三月盡,啼鶯到后百花休。
lǎo yuán hǎo yǐn cháng lián bì, yě mǎ yī rén zì luò tóu.
老猿好飲常連臂,野馬依人自絡頭。
bù kěn dī huí chí shàng zuì, shì kàn shēng miè shuǐ zhōng ōu.
不肯低回池上醉,試看生滅水中漚。
“好雨晴時三月盡”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一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