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定何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吾人定何為”全詩
茅屋倚巖隈,重重陰清樾。
晨齋取旁寺,生事信幽絕。
吾人定何為,常欲依暖熱。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定林院》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定林院》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定林院的景色和作者對生活的思考。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定林院
定林兩山間,
崖木生欲合。
茅屋倚巖隈,
重重陰清樾。
晨齋取旁寺,
生事信幽絕。
吾人定何為,
常欲依暖熱。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定林院的景色,山間之間有兩座山,山上的樹木生長得非常茂盛,幾乎要連成一片。茅屋依靠在巖石的縫隙中,周圍有重重的樹蔭,清幽的溪水潺潺流過。清晨,我在這里修行,離開塵囂,選擇了一個僻靜的寺廟。生活安靜而幽雅。然而,我常常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總是渴望著溫暖和安逸。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定林院的景色,展現了蘇轍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對內心世界的思考。通過對山、樹、茅屋、巖石、樹蔭和清澈的溪水的描繪,詩人營造出一幅靜謐、幽雅的山水畫面,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詩人在詩中提到清晨齋戒,選擇了一個僻靜的寺廟,表達了對清凈和離塵的向往。然而,詩末的疑問句"吾人定何為,常欲依暖熱"則透露出作者內心的迷茫和不安。這種思考和追問,反映了人們在追求內心平靜與舒適之間的糾結和掙扎。即使身處幽靜的山水之間,仍然難以脫離對世俗溫暖和安逸的向往。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表現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索和矛盾心理。這種矛盾情感使詩詞更具共鳴力,使讀者在欣賞山水之美的同時,也對自身的追求和矛盾感到深思。
“吾人定何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ǒng wǔ zhòng jīn líng jiǔ yǒng dìng lín yuàn
和孔武仲金陵九詠 定林院
dìng lín liǎng shān jiān, yá mù shēng yù hé.
定林兩山間,崖木生欲合。
máo wū yǐ yán wēi, chóng chóng yīn qīng yuè.
茅屋倚巖隈,重重陰清樾。
chén zhāi qǔ páng sì, shēng shì xìn yōu jué.
晨齋取旁寺,生事信幽絕。
wú rén dìng hé wéi, cháng yù yī nuǎn rè.
吾人定何為,常欲依暖熱。
“吾人定何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