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滯沒篙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滯沒篙泥”全詩
云添濕帆雨,舟滯沒篙泥。
草綠耕牛健,村深侯鳥啼。
陶翁方作令,歸去未成題。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遲初入宣河》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遲初入宣河》是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遠客安長道,
低蓬稱小溪。
云添濕帆雨,
舟滯沒篙泥。
草綠耕牛健,
村深侯鳥啼。
陶翁方作令,
歸去未成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遠離家鄉的旅人在宣河之上的情景。詩人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歸鄉的思念和對平凡生活的向往。
賞析:
詩的開頭,“遠客安長道”,表明詩人身在陌生的地方,遙望長路。接著,“低蓬稱小溪”,描繪了旅人低著頭,行走在一條小溪旁邊。這里的“蓬”指的是旅行者所用的簡陋的遮陽物,表明旅人的貧苦和樸素。
接下來的兩句,“云添濕帆雨,舟滯沒篙泥”,描繪了風雨交加的情景,船只在泥沙中滯留,旅途不暢。這些描寫增加了詩中的困苦和辛酸感。
接著,“草綠耕牛健,村深侯鳥啼”,詩人通過描繪農田的景象,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向往和渴望。這里的景物描寫反襯出旅人所處的陌生和不適應。
最后兩句,“陶翁方作令,歸去未成題”,詩人提到陶淵明,表達了自己對陶淵明的敬仰和追隨。詩人雖然懷揣著歸鄉的憧憬,但返鄉的路途遙遠,心中的歸鄉之愿尚未實現。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文字描繪了旅人的心境和對歸鄉的思念,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對陶淵明的敬仰。詩中的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摯,給人以思鄉之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舟滯沒篙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hí chū rù xuān hé
次韻遲初入宣河
yuǎn kè ān zhǎng dào, dī péng chēng xiǎo xī.
遠客安長道,低蓬稱小溪。
yún tiān shī fān yǔ, zhōu zhì méi gāo ní.
云添濕帆雨,舟滯沒篙泥。
cǎo lǜ gēng niú jiàn, cūn shēn hóu niǎo tí.
草綠耕牛健,村深侯鳥啼。
táo wēng fāng zuò lìng, guī qù wèi chéng tí.
陶翁方作令,歸去未成題。
“舟滯沒篙泥”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