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辨馬與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辨馬與牛”全詩
黃河六七月,不辨馬與牛。
單車徑北渡,橫身障西流。
虎頭亦不癡,志在萬戶侯。
徜徉歷三邊,歸借坐上籌。
腰垂黃金印,不受白發羞。
此計雖落落,但問有志不。
臨岐且一醉,行役方未休。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席上再送》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席上再送》是蘇轍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人們說我是個傻瓜,
卻勇敢地去河朔游。
六七月份黃河水漲,
看不清馬和牛。
我獨自騎車北渡河,
橫身阻擋西流。
我不是傻瓜,
志向在成為萬戶侯。
我在三邊徘徊,
回來時借坐上籌。
腰間掛著黃金印章,
不讓白發羞愧。
這個計劃雖然簡陋,
但問問你們是否有志向?
離別之際,先喝一杯酒,
行軍作戰才能休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的堅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雖然人們認為他是個愚笨的人,但他卻勇敢地踏上了河朔之旅。黃河在六七月份的時候水位上漲,以至于無法辨別馬和牛。然而,蘇轍獨自一人騎車渡過黃河,努力抵擋著西流的水勢。他并不是一個愚蠢的人,他的志向是成為萬戶侯,也就是擁有萬戶人家的財富和地位。他在邊境徘徊,歸來時希望能夠得到一席之地。他身上佩戴著黃金印章,不讓白發羞愧,展示了他的雄心壯志。盡管他的計劃看起來簡陋,但他問道,你們是否有志向呢?在離別之際,他先喝一杯酒,因為行軍作戰還沒有結束,他還沒有休息的時間。
賞析:
《席上再送》表達了蘇轍追求卓越和不畏艱難的精神。詩中的“人言虎頭癡,勇作河朔游”展示了蘇轍對于外界評論的無所畏懼和堅定的行動力。他騎車渡河、阻擋黃河的描寫,體現了他不畏艱險的勇氣和決心。他的志向是成為萬戶侯,這是他追求財富和地位的目標,顯示出他對個人成就的追求。詩中也有對于困境和挑戰的思考,以及對他人是否有追求和志向的質問,這彰顯了蘇轍對于個人追求和人生意義的關注。最后,他在離別之際先喝一杯酒,表達了他行軍作戰的辛勞和疲憊,以及對未來的期待和休息的渴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蘇轍的行動和思考,展現了他積極向上、勇敢堅毅的品質,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個人志向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不辨馬與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í shàng zài sòng
席上再送
rén yán hǔ tóu chī, yǒng zuò hé shuò yóu.
人言虎頭癡,勇作河朔游。
huáng hé liù qī yuè, bù biàn mǎ yǔ niú.
黃河六七月,不辨馬與牛。
dān chē jìng běi dù, héng shēn zhàng xī liú.
單車徑北渡,橫身障西流。
hǔ tóu yì bù chī, zhì zài wàn hù hòu.
虎頭亦不癡,志在萬戶侯。
cháng yáng lì sān biān, guī jiè zuò shàng chóu.
徜徉歷三邊,歸借坐上籌。
yāo chuí huáng jīn yìn, bù shòu bái fà xiū.
腰垂黃金印,不受白發羞。
cǐ jì suī luò luò, dàn wèn yǒu zhì bù.
此計雖落落,但問有志不。
lín qí qiě yī zuì, xíng yì fāng wèi xiū.
臨岐且一醉,行役方未休。
“不辨馬與牛”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