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時三山今有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時三山今有五”全詩
江寒水落驚霜秋,危根瘦節鳴寒流。
脆朽吹去誰鐫鎪,連峰疊嶂立酋酋。
吾家此山不易得,十年棄置空自尤。
猿號鶴唳豈無意,委虵怪我懷羔裘。
西歸父老拍手笑,笑憶翁子躬薪樵。
去時三山今有五,不問故園惟一丘。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同子瞻次梅圣俞舊韻題鄉舍木山》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同子瞻次梅圣俞舊韻題鄉舍木山》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江槎出沒浮犀牛,
波濤掀天谷為洲。
江寒水落驚霜秋,
危根瘦節鳴寒流。
脆朽吹去誰鐫鎪,
連峰疊嶂立酋酋。
吾家此山不易得,
十年棄置空自尤。
猿號鶴唳豈無意,
委虵怪我懷羔裘。
西歸父老拍手笑,
笑憶翁子躬薪樵。
去時三山今有五,
不問故園惟一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蘇轍在鄉間小舍中的景象和心情。詩人以江槎(一種船),浮犀牛(形容江水中的波濤)為開頭,描述了江水波濤洶涌的景象。接著,詩人表達了江水的寒冷和秋霜的驚人,以及河流中寒冷的水流所帶來的聲音。從第五句開始,詩人描述了山巒連綿、峰巒疊嶂的壯麗景色,表達了對家鄉山水的珍惜之情。接下來,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時光,想起了父老鄉親的歡笑聲和自己勞作的情景。最后一句提到,雖然離開故園已經多年,但對故鄉的思念只有一座小丘。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思鄉之情為主題,通過對江水和山巒的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美麗。詩中的江水波濤和寒冷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思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對家鄉山水的珍視之情表達深刻,同時也流露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詞的結尾,以一座小丘來象征故鄉,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懷念之情。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與外界的景色相結合,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家鄉山水的珍愛之情。同時,詩詞也展現了蘇轍獨特的文學才華和情感表達能力,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故鄉的深情厚意。
“去時三山今有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óng zi zhān cì méi shèng yú jiù yùn tí xiāng shě mù shān
同子瞻次梅圣俞舊韻題鄉舍木山
jiāng chá chū mò fú xī niú, bō tāo xiān tiān gǔ wèi zhōu.
江槎出沒浮犀牛,波濤掀天谷為洲。
jiāng hán shuǐ luò jīng shuāng qiū, wēi gēn shòu jié míng hán liú.
江寒水落驚霜秋,危根瘦節鳴寒流。
cuì xiǔ chuī qù shuí juān sōu, lián fēng dié zhàng lì qiú qiú.
脆朽吹去誰鐫鎪,連峰疊嶂立酋酋。
wú jiā cǐ shān bù yì dé, shí nián qì zhì kōng zì yóu.
吾家此山不易得,十年棄置空自尤。
yuán hào hè lì qǐ wú yì, wěi shé guài wǒ huái gāo qiú.
猿號鶴唳豈無意,委虵怪我懷羔裘。
xī guī fù lǎo pāi shǒu xiào, xiào yì wēng zi gōng xīn qiáo.
西歸父老拍手笑,笑憶翁子躬薪樵。
qù shí sān shān jīn yǒu wǔ, bù wèn gù yuán wéi yī qiū.
去時三山今有五,不問故園惟一丘。
“去時三山今有五”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