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生而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生而有”全詩
故人指我笑,聞道未能行。
我笑謝故人,唯唯亦否否。
老聃古道師,白發生而有。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亭中掌亭人,何嘗隨客奔。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毀。
墁墻支折棟,在我不在爾。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肝心化黃金,齒發何足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白須》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白須》是一首蘇轍創作于宋代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歲謬學道,白須何由生。
在中年時期,我誤學了一些道理,白發又是從何而來。
故人指我笑,聞道未能行。
朋友嘲笑我,說我雖然聽過很多道理,但卻未能實踐。
我笑謝故人,唯唯亦否否。
我笑著感謝朋友,雖然表面上回應了,但內心卻充滿了疑問和困惑。
老聃古道師,白發生而有。
老聃是古代的道德導師,他的白發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佛陀告訴波斯匿,你擁有不變的白發。
亭中掌亭人,何嘗隨客奔。
在亭子里的掌柜,從未隨意外來的客人而奔波。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毀。
客人離去后不必留下,亭子的主人依然堅守。
墁墻支折棟,在我不在爾。
即使是墻壁崩塌,梁柱倒塌,我是否在與不在并不重要。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即使我修煉成了完美的人,也要跪地乞求五彩丹藥。
肝心化黃金,齒發何足言。
我的內心如同黃金一般純凈,白發又算得了什么。
這首詩詞《白須》表達了作者對自己中年時期追求道德與智慧的困惑和反思。他感嘆自己雖然聽到許多道理,卻未能將其付諸實踐,對此他感到困惑。作者通過描述自己的白發與古代道德導師老聃以及佛陀的類比,表達了自己對老年的渴望,希望能夠在修煉道德和智慧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完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內心的自信,即使外在形態的改變不足以說明什么,重要的是內心的修煉和成長。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抒發了作者對人生意義和成長的思考,展現了對道德和智慧的追求。
“白發生而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ái xū
白須
zhōng suì miù xué dào, bái xū hé yóu shēng.
中歲謬學道,白須何由生。
gù rén zhǐ wǒ xiào, wén dào wèi néng xíng.
故人指我笑,聞道未能行。
wǒ xiào xiè gù rén, wěi wěi yì fǒu fǒu.
我笑謝故人,唯唯亦否否。
lǎo dān gǔ dào shī, bái fà shēng ér yǒu.
老聃古道師,白發生而有。
fú gào bō sī nì, rǔ yǒu bù bái cún.
佛告波斯匿,汝有不白存。
tíng zhōng zhǎng tíng rén, hé cháng suí kè bēn.
亭中掌亭人,何嘗隨客奔。
kè qù bù yòng liú, zhǔ zài tíng bù huǐ.
客去不用留,主在亭不毀。
màn qiáng zhī zhé dòng, zài wǒ bù zài ěr.
墁墻支折棟,在我不在爾。
dào chéng kuǎn yù chén, guì qǐ wǔ sè wán.
道成款玉晨,跪乞五色丸。
gān xīn huà huáng jīn, chǐ fā hé zú yán.
肝心化黃金,齒發何足言。
“白發生而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