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清癯有余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心下清癯有余潔”全詩
我雖久客未成歸,黍酒虀羹還潑節。
汝雨薪炭舊如土,爾來薄俸才供蓋。
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潔。
潁川歸去知何時,祠宮欲罷無同列。
夜中仿佛夢兩兒,欲迓老人先聚說。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遲韻寄適遜》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遲韻寄適遜》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根據您提供的內容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饑民畏寒尤惡雪,旋理破裘紝敗纈。
我雖久客未成歸,黍酒虀羹還潑節。
汝雨薪炭舊如土,爾來薄俸才供蓋。
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潔。
潁川歸去知何時,祠宮欲罷無同列。
夜中仿佛夢兩兒,欲迓老人先聚說。
譯文:
饑民因寒畏懼雪,匆忙修理破裘皮,細細割下敗纈線。
雖然我長久在外客居,黍米酒羹灑灑浪費。
你們的薪炭受雨水浸濕,早已變得如同泥土。
自從你們來到這里,微薄的俸祿只夠蓋頂。
眼前的溫暖無法言表,心中的清貧卻有余潔。
回到潁川的家鄉不知何時,祠廟中的職位或將取消。
夜晚仿佛夢見兩個兒子,想要迎接老人先聚在一起說話。
詩意和賞析:
《次遲韻寄適遜》是蘇轍在宋代時期創作的一首反映民生困境的詩詞。詩中描繪了貧苦百姓在嚴寒天氣中面臨的困境,他們不得不修補破裘皮,剪下敗纈線以度日。與此同時,詩人自己身在他鄉,雖然已經久居外地,但仍然對家鄉的困苦憂心忡忡,用浪費黍米、酒羹的形象來表達對家鄉人民生活困頓的關切。
詩中的"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瘦有余潔"一句,表達了詩人身處富裕環境中的無法言表之感,同時內心的清廉與貧瘦也更加凸顯。詩人通過對自己和饑民生活的對比,呈現出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
最后幾句詩中,詩人表達了對歸鄉的期盼,但不確定何時能夠回到潁川家鄉。詩中提到的祠宮欲罷無同列,可能指的是詩人的官職將被廢除或取消,加之詩中所寫的兩個兒子仿佛在夢中出現,預示著家鄉的一切已經變得陌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百姓困境和自身遭遇的描繪,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貧富差距的關切,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堅守清廉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心下清癯有余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chí yùn jì shì xùn
次遲韻寄適遜
jī mín wèi hán yóu è xuě, xuán lǐ pò qiú rèn bài xié.
饑民畏寒尤惡雪,旋理破裘紝敗纈。
wǒ suī jiǔ kè wèi chéng guī, shǔ jiǔ jī gēng hái pō jié.
我雖久客未成歸,黍酒虀羹還潑節。
rǔ yǔ xīn tàn jiù rú tǔ, ěr lái báo fèng cái gōng gài.
汝雨薪炭舊如土,爾來薄俸才供蓋。
yǎn qián nuǎn rè wú kě dào, xīn xià qīng qú yǒu yú jié.
眼前暖熱無可道,心下清癯有余潔。
yǐng chuān guī qù zhī hé shí, cí gōng yù bà wú tóng liè.
潁川歸去知何時,祠宮欲罷無同列。
yè zhōng fǎng fú mèng liǎng ér, yù yà lǎo rén xiān jù shuō.
夜中仿佛夢兩兒,欲迓老人先聚說。
“心下清癯有余潔”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