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何止一遺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臣何止一遺簪”全詩
晚歲飛騰推有德,故鄉安穩信無心。
小邦近似西山隱,元氣終當北斗斟。
圣主方求三世舊,老臣何止一遺簪。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劉貢父和韓康公憶其弟持國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蘇轍所作的《次韻劉貢父和韓康公憶其弟持國二首》。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愛君憂世老彌深,
特操要須得失臨。
晚歲飛騰推有德,
故鄉安穩信無心。
小邦近似西山隱,
元氣終當北斗斟。
圣主方求三世舊,
老臣何止一遺簪。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以次韻寫給劉貢父和韓康公,回憶他們的弟弟持國的兩首詩。詩人表達了對朋友們的深厚情誼,同時也抒發了對國家和時世的憂慮。詩中提到,雖然已經年老,但詩人仍然特別關心國家的得失,認為晚年應該追求德行的提升。他對故鄉的安定和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認為國家雖然小小如同西山隱士,但終將有著偉大的潛力,猶如北斗星辰一樣耀眼。詩人還表達了對圣明君主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追求前代的美好傳統,而作為老臣,他們也不僅僅是一把被遺忘的簪子。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國家和朋友的關懷之情,同時也體現了他的政治抱負和對時代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比小邦和大國的差別,表達了對國家潛力的信心,同時也提醒人們時刻關注國家的發展和得失。他對晚年仍然追求德行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態度,展現了他對自我修養和品德的追求。最后,他對圣明君主的期望,體現了他對國家未來的希望和對前人智慧的尊重。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簡潔而精確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情感和對國家、朋友以及自身的思考。它展現了蘇轍作為文人和政治家的風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老臣何止一遺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liú gòng fù hé hán kāng gōng yì qí dì chí guó èr shǒu
次韻劉貢父和韓康公憶其弟持國二首
ài jūn yōu shì lǎo mí shēn, tè cāo yào xū de shī lín.
愛君憂世老彌深,特操要須得失臨。
wǎn suì fēi téng tuī yǒu dé, gù xiāng ān wěn xìn wú xīn.
晚歲飛騰推有德,故鄉安穩信無心。
xiǎo bāng jìn sì xī shān yǐn, yuán qì zhōng dāng běi dǒu zhēn.
小邦近似西山隱,元氣終當北斗斟。
shèng zhǔ fāng qiú sān shì jiù, lǎo chén hé zhǐ yī yí zān.
圣主方求三世舊,老臣何止一遺簪。
“老臣何止一遺簪”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平韻) 下平十三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