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有意乞歸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來有意乞歸耕”全詩
忽記上元鑾輅出,起聽前殿曉鐘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上元扈從觀燈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上元扈從觀燈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到來時,我有意向家鄉乞求歸耕的機會,因為我的足病已經持續了三年之久,一直未能痊愈。突然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上元節時皇帝騎著華麗的車輦出行的盛況,于是起身去聽前殿的晨鐘聲。
詩詞中表達了作者蘇轍對農業的向往和對平凡生活的渴望。他提到自己想回家鄉務農,這體現了他對鄉村田園生活的向往和對農業勞動的珍視。足痹三年未平的描述,更加突出了他對家園渴望的強烈情感。
在詩詞的后半部分,蘇轍突然想起了上元節的盛況,特別是皇帝的華麗出行和晨鐘聲,這些都是宮廷中的盛事。這種突兀的轉折給詩詞增添了一絲豪情和追求高尚的意味。通過描繪晨鐘聲,蘇轍似乎希望通過聽到宮廷鐘聲來感受一下宮廷的氣息,尋找內心的寧靜和安定。
整首詩詞通過對農業生活和宮廷盛事的對比,表達了蘇轍對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對高尚精神追求的渴望。它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文的敏感觸動,并通過詩詞的對比和轉折,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詩詞的語言簡練、意境清新,展示了蘇轍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對音韻的巧妙運用。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平實的農民生活與高雅的宮廷文化之間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愛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春來有意乞歸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shàng yuán hù cóng guān dēng èr shǒu
次韻子瞻上元扈從觀燈二首
chūn lái yǒu yì qǐ guī gēng, zú bì sān nián jiǔ wèi píng.
春來有意乞歸耕,足痹三年久未平。
hū jì shàng yuán luán lù chū, qǐ tīng qián diàn xiǎo zhōng shēng.
忽記上元鑾輅出,起聽前殿曉鐘聲。
“春來有意乞歸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