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堂宇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湖南堂宇深”全詩
不作過湖橋,兩處那相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一湖橋》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一湖橋》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湖南的堂宇深邃,
湖北的林亭遙遠。
不要架過湖橋,
那兩地如何相見。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兩處園亭的位置關系和主人之間的思念之情。堂宇深邃的湖南園宇與遙遠的湖北林亭相隔一湖之距,兩地之間沒有架設橋梁,使得主人們無法輕易相會,增添了思念之情。
賞析:
1. 對比手法:詩中通過對湖南和湖北兩處園宇的對比,展現了地理上的距離和園林景觀的差異。湖南的堂宇深邃,暗示著園林的莊嚴美感;而湖北的林亭遙遠,則給人以遙遠而神秘的感覺。通過對比,詩人增強了兩處園宇的獨特性和魅力。
2. 感情表達:詩人通過湖橋的缺失,表達了主人之間的相思之情。湖橋作為連接兩地的橋梁,沒有被建造出來,使得主人們無法輕易相見,增添了彼此思念的情感。
3. 借景抒懷:詩人以湖南和湖北的園宇為背景,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對園林景觀和地理環境的描繪,詩人間接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思念和期盼。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述了湖南和湖北兩處園宇的不同特點和地理位置的隔離,同時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景物的對比和思念的表達,詩人展現了對友人的思念和期待,營造出一種遙遠而溫馨的情感氛圍。
“湖南堂宇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yī hú qiáo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一湖橋
hú nán táng yǔ shēn, hú běi lín tíng yuǎn.
湖南堂宇深,湖北林亭遠。
bù zuò guò hú qiáo, liǎng chù nà xiāng jiàn.
不作過湖橋,兩處那相見。
“湖南堂宇深”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