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散晚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牛羊散晚田”全詩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種麥,僧魯不求禪。
北望長安市,高城遠似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秦遙可說,高虎見秦川。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山平堪種麥,僧魯不求禪。
北望長安市,高城遠似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轍與子瞻游覽南山時所見所感。詩中描述了大秦山的壯美景色,以及高虎山對秦川的俯瞰。草木茂盛地生長在深谷之中,牛羊散落在田野中。山勢平緩,適合種植麥子,而住在這里的僧人卻不追求超脫禪宗修行。北望長安城,高城的輪廓在遠處如同飄渺的煙霧一般。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南山的景色和人物,展示了蘇轍對自然景觀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草木深深地埋在山谷中,牛羊自由地散落在田野間,山勢平緩適合種植麥子等,通過這些意象展現了大秦山的寧靜和富饒。
蘇轍在描繪大秦山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僧人的思考。他提到住在山中的僧人并不追求禪宗修行,這或許是蘇轍對僧人生活態度的一種思考。這種對比凸顯了人與自然的不同追求,讓人們思考內心與外界的關系。
最后兩句“北望長安市,高城遠似煙”,以北望長安的景象作為結尾,給人以遙遠而虛幻的感覺。長安作為當時的都城,被描述成高城遠似煙,既有一種宏偉的形象,又帶有一種超越塵世的感覺。
整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示了自然景色和人文風情,引發讀者對自然與人性的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哲理的思索。
“牛羊散晚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sān yóu nán shān jiǔ shǒu qí sì dà qín sì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其四大秦寺
dà qín yáo kě shuō, gāo hǔ jiàn qín chuān.
大秦遙可說,高虎見秦川。
cǎo mù mái shēn gǔ, niú yáng sàn wǎn tián.
草木埋深谷,牛羊散晚田。
shān píng kān zhǒng mài, sēng lǔ bù qiú chán.
山平堪種麥,僧魯不求禪。
běi wàng cháng ān shì, gāo chéng yuǎn shì yān.
北望長安市,高城遠似煙。
“牛羊散晚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