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翻巧捷多且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翾翻巧捷多且微”全詩
禾田熟,黃雀肥。
群飛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頃禾為稀,翾翻巧捷多且微。
精丸妙繳舉輒違,乘時席勢不可揮。
一朝風雨寒霏霏,肉多翅重天時非,農夫舉網驚合圍。
懸頸系足膚無衣,百個同缶仍相依,頭顱萬里行不歸。
北方居人厭羔豨,咀噍聊發一笑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筠州二詠其二黃雀》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筠州二詠其二黃雀》是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秋天飛翔的黃雀在禾田間覓食的場景。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秋風下,黃雀飛。
禾田熟,黃雀肥。
群飛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頃禾為稀。
翾翻巧捷多且微。精丸妙繳舉輒違,
乘時席勢不可揮。一朝風雨寒霏霏,
肉多翅重天時非,農夫舉網驚合圍。
懸頸系足膚無衣,百個同缶仍相依,
頭顱萬里行不歸。北方居人厭羔豨,
咀噍聊發一笑欷。
詩意:
這首詩以秋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禾田間飛翔的黃雀。黃雀在成熟的禾田中覓食,它們成群結隊,密密麻麻地飛翔,使得天空的光線變得昏暗。黃雀們在禾田中飛來飛去,靈巧而敏捷,它們嫻熟地捕捉精巧的昆蟲,但有時也會被獵人的陷阱所違逆。當一場寒冷的風雨來臨時,黃雀們的飛行變得困難,因為肉多翅重的黃雀在寒冷的天氣中無法保持飛翔。詩中還描繪了農夫們驚擾了黃雀的飛行,他們舉起網來合圍黃雀。黃雀們被捕獲后,被懸掛起來,脖子被系住,羽毛被剝去,成為人們的食物。最后兩句表達了北方人對黃雀肉的厭惡,他們吃著黃雀肉,并發出一種嘲笑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黃雀的形象,展現了秋天的景色和人們的生活。詩人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將黃雀的特點和行為描寫得十分生動。詩中的黃雀被描繪成飛翔的小鳥,它們在禾田中覓食,展示了大自然的豐饒和生機。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絲無奈和悲涼,當風雨來臨時,黃雀們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它們無法逃脫農夫們的捕捉。詩人對于黃雀的描寫,既展現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奈,也折射出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厭惡。整首詩以黃雀為主線,通過對黃雀的描寫,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
“翾翻巧捷多且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zhōu èr yǒng qí èr huáng què
筠州二詠其二黃雀
qiū fēng xià, huáng què fēi.
秋風下,黃雀飛。
hé tián shú, huáng què féi.
禾田熟,黃雀肥。
qún fēi bì kōng rì sè báo, qūn xún bǎi qǐng hé wèi xī,
群飛蔽空日色薄,逡巡百頃禾為稀,
xuān fān qiǎo jié duō qiě wēi.
翾翻巧捷多且微。
jīng wán miào jiǎo jǔ zhé wéi,
精丸妙繳舉輒違,
chéng shí xí shì bù kě huī.
乘時席勢不可揮。
yī zhāo fēng yǔ hán fēi fēi,
一朝風雨寒霏霏,
ròu duō chì zhòng tiān shí fēi, nóng fū jǔ wǎng jīng hé wéi.
肉多翅重天時非,農夫舉網驚合圍。
xuán jǐng xì zú fū wú yī, bǎi gè tóng fǒu réng xiāng yī,
懸頸系足膚無衣,百個同缶仍相依,
tóu lú wàn lǐ xíng bù guī.
頭顱萬里行不歸。
běi fāng jū rén yàn gāo xī,
北方居人厭羔豨,
jǔ jiào liáo fā yī xiào xī.
咀噍聊發一笑欷。
“翾翻巧捷多且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