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昨宵驚細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魚化昨宵驚細雨”全詩
魚化昨宵驚細雨,鹿鳴他日飲寒花。
已諳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嘩。
太守況兼鄉曲舊,會須投轄止行車。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試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韻三首之三》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試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韻三首之三》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濁醪能使客忘家,
屈指歸期已有涯。
魚化昨宵驚細雨,
鹿鳴他日飲寒花。
已諳江上肴蔬薄,
莫笑衙前鼓笛嘩。
太守況兼鄉曲舊,
會須投轄止行車。
譯文:
喝著渾濁的酒,使客人忘卻家鄉,
彎曲的手指已經指出了歸期的盡頭。
魚兒化作細雨驚擾了昨夜,
鹿在未來的某一天將飲下寒冷的花朵。
已經熟悉江上的菜蔬清淡,
不要嘲笑官衙前鼓樂喧嘩。
太守不僅是鄉親們的舊友,
他還需要掌權來阻止行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場試院唱酬活動中的場景和心情。蘇轍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酒宴上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
詩的開頭,蘇轍提到了喝渾濁的醪酒,表示酒宴豐盛熱烈,使客人可以暫時忘卻離家之苦。接著他屈指算了一下,意味著他已經度過了一段時間,離歸期已經不遠了。
接下來,蘇轍用魚化昨宵和鹿鳴他日這兩個意象,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魚化昨宵驚細雨,表達了雨水細膩而多變,與人生瞬息萬變的特點相呼應;鹿鳴他日飲寒花,則揭示了未來的某一天,將會面對寒冷的環境和困境。
接下來的兩句,蘇轍談到了江上的肴蔬清淡,意味著在酒宴上供應的食物樸素簡單,與他所熟悉的江上菜蔬相比較。他告訴讀者不要嘲笑衙前鼓樂喧嘩,這是酒宴的一部分,也是他們的習俗和文化。
最后兩句,蘇轍提到了太守,太守不僅是官員,還是鄉親們的舊友。他需要掌握權力來阻止行車,這里的行車可以理解為外出遷徙的象征,太守需要掌握權力來維持秩序和穩定。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酒宴的景象和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以及對鄉親和鄉土文化的留戀和珍視。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的運用,蘇轍表達了對于人生和社會的深切感慨。
“魚化昨宵驚細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yuàn chàng chóu shí yī shǒu qí bā cì qián yùn sān shǒu zhī sān
試院唱酬十一首其八次前韻三首之三
zhuó láo néng shǐ kè wàng jiā, qū zhǐ guī qī yǐ yǒu yá.
濁醪能使客忘家,屈指歸期已有涯。
yú huà zuó xiāo jīng xì yǔ, lù míng tā rì yǐn hán huā.
魚化昨宵驚細雨,鹿鳴他日飲寒花。
yǐ ān jiāng shàng yáo shū báo, mò xiào yá qián gǔ dí huā.
已諳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嘩。
tài shǒu kuàng jiān xiāng qū jiù, huì xū tóu xiá zhǐ xíng chē.
太守況兼鄉曲舊,會須投轄止行車。
“魚化昨宵驚細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