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少閑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筑室少閑地”全詩
松筠舊滿眼,桃李漸成蹊。
無計通湖水,長思種藕泥。
幽懷終不愜,拄杖出城西。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種花二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種花二首》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種花二首
筑室少閑地,種花能幾畦。
松筠舊滿眼,桃李漸成蹊。
無計通湖水,長思種藕泥。
幽懷終不愜,拄杖出城西。
譯文:
在有限的空地上建造房屋,種植花卉能有幾塊地。
松樹和竹子滿眼是過去的景物,桃花和李花逐漸出現在小路上。
無法設法通往湖水,長久以來一直想種植蓮藕在泥土中。
內心的思緒始終不得安寧,于是我拄著拐杖離開城市的西邊。
詩意:
這首詩詞以種花為主題,通過描繪作者在建造房屋之余所從事的種植花卉的活動,表達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渴望。作者在有限的空地上種花,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情。
詩中提到了松筠、桃李和湖水等自然元素,這些景物的描繪使詩詞中融入了濃厚的自然意象。松筠代表著長久和堅韌,桃李則象征著春天和繁榮。作者在種植花卉的過程中,對自然界的美景有所感悟。
然而,詩中也流露出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思索。作者無法實現通往湖水的計劃,同時長久以來一直渴望在泥土中種植蓮藕,這些情感使他的內心始終無法得到滿足。最后,作者選擇離開城市,帶著無法安撫的內心,拄著拐杖向西方出發。
賞析:
《種花二首》以簡潔明快的詞句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渴望。通過對種花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情。
詩詞中的景物描繪生動而富有意境,松筠和桃李的對比呈現出隨著季節的更迭而帶來的變化。詩人無法實現通往湖水的愿望和種植蓮藕的心愿,透露出他內心的不安和對完美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對美的追求以及對內心無法滿足的矛盾情感的抒發。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致觀察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引發了對人生、欲望和追求的思考。
“筑室少閑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huā èr shǒu
種花二首
zhù shì shǎo xián dì, zhòng huā néng jǐ qí.
筑室少閑地,種花能幾畦。
sōng yún jiù mǎn yǎn, táo lǐ jiàn chéng qī.
松筠舊滿眼,桃李漸成蹊。
wú jì tōng hú shuǐ, zhǎng sī zhǒng ǒu ní.
無計通湖水,長思種藕泥。
yōu huái zhōng bù qiè, zhǔ zhàng chū chéng xī.
幽懷終不愜,拄杖出城西。
“筑室少閑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