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歷遍知皆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崇高歷遍知皆安”全詩
崇高歷遍知皆安,風俗頻遷氣獨存。
世事直須勞舊德,歸心那復厭名藩。
赤松作欄功雖切,白發憂時義所敦。
仁比高山年自保,秋逢生日喜盈門。
知公知命身無禱,聊為生靈舉壽樽。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張安道尚書生日》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創作的《張安道尚書生日》,描寫了作者對張安道生日的祝福和對其品德的贊揚。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出入三朝望愈尊,
淮陽退臥避喧煩。
崇高歷遍知皆安,
風俗頻遷氣獨存。
世事直須勞舊德,
歸心那復厭名藩。
赤松作欄功雖切,
白發憂時義所敦。
仁比高山年自保,
秋逢生日喜盈門。
知公知命身無禱,
聊為生靈舉壽樽。
詩意:
這首詩是蘇轍為張安道尚書的生日而作。蘇轍通過詩中的贊美和祝福,表達了對張安道高尚品德和仁愛之心的贊賞。詩人認為張安道在政治和社會變遷中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氣節,忠于舊有的道德準則,而不受世俗之累。他以高尚的品德和仁愛之心,守護自己如同高山般堅定的立場,同時也帶來了歲月流轉中的喜悅和幸福。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張安道的贊美,展現了蘇轍對傳統道德和仁愛精神的推崇。詩中的"出入三朝望愈尊"表明張安道在政治舞臺上的地位越來越高,"淮陽退臥避喧煩"則暗示他退隱淮陽,遠離紛擾的世俗生活。詩人認為張安道歷經滄桑,卻能安于崇高的品德,"風俗頻遷氣獨存"表明他在風俗變遷中能保持自己的獨立風范。
詩中反復強調了張安道的仁愛之心和忠于傳統道德的立場。"世事直須勞舊德"表達了作者認為在世事變遷中,保持對傳統道德的堅守是至關重要的。"歸心那復厭名藩"則表明張安道并不追求權勢和名利,而是心向善良和高尚的道德準則。
最后兩句"赤松作欄功雖切,白發憂時義所敦"表達了作者對張安道的敬佩之情。赤松作欄意味著堅定的立場,白發憂時則表示他在關鍵時刻能夠以憂國憂民的態度行動。詩人將張安道比作高山,認為他以仁愛之心保護了自己的品德和人民的福祉。
整首詩以張安道的生日為背景,以贊美和祝福的口吻,表達了對他高尚品德和仁愛之心的推崇,同時也反映了蘇轍對傳統道德和仁愛精神的追求和崇尚。
“崇高歷遍知皆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ān dào shàng shū shēng rì
張安道尚書生日
chū rù sān cháo wàng yù zūn, huái yáng tuì wò bì xuān fán.
出入三朝望愈尊,淮陽退臥避喧煩。
chóng gāo lì biàn zhī jiē ān, fēng sú pín qiān qì dú cún.
崇高歷遍知皆安,風俗頻遷氣獨存。
shì shì zhí xū láo jiù dé, guī xīn nà fù yàn míng fān.
世事直須勞舊德,歸心那復厭名藩。
chì sōng zuò lán gōng suī qiè, bái fà yōu shí yì suǒ dūn.
赤松作欄功雖切,白發憂時義所敦。
rén bǐ gāo shān nián zì bǎo, qiū féng shēng rì xǐ yíng mén.
仁比高山年自保,秋逢生日喜盈門。
zhī gōng zhī mìng shēn wú dǎo, liáo wéi shēng líng jǔ shòu zūn.
知公知命身無禱,聊為生靈舉壽樽。
“崇高歷遍知皆安”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