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坂望青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泥坂望青城”全詩
字形知國號,眉勢識山名。
編簡塵封閣,戈鋋雪照營。
男兒須聘用,莫信筆堪耕。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送李校書赴東川幕》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李校書赴東川幕》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泥坂望青城,
浮云與棧平。
字形知國號,
眉勢識山名。
編簡塵封閣,
戈鋋雪照營。
男兒須聘用,
莫信筆堪耕。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送別李校書前往東川幕(軍事地區)的情景。詩人站在泥坂上,遙望著遠處的青城,看到浮云與山峰的高度差不多。他通過字形來認識國家的名稱,通過眉宇間的神情來識別山峰的名稱。他看到編纂的文件被塵封在閣樓中,軍士們手持戈矛在雪中行軍。詩人呼吁年輕的男子應該擔任重要的職務,而不是只依靠寫字耕種。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軍事環境,抒發了詩人對時代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呼吁。詩中的泥坂、青城、浮云和棧道等景物,以及字形、眉勢、編簡和戈鋋等形象,展示了詩人對細節的觀察和感悟。他通過觀察自然景色和人物行為,呼吁年輕人應該以實際行動為國家作出貢獻,而不僅僅局限于書寫和農耕。這種呼吁體現了唐代士人的責任感和對時代發展的關注。
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清晰,通過描寫細節展示了詩人的觀察力和思考深度。它既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憂慮,又蘊含了對年輕一代的期望。這首詩詞在揭示當時社會氛圍的同時,也對讀者提出了反思和思考。
“泥坂望青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ǐ jiào shū fù dōng chuān mù
送李校書赴東川幕
ní bǎn wàng qīng chéng, fú yún yǔ zhàn píng.
泥坂望青城,浮云與棧平。
zì xíng zhī guó hào, méi shì shí shān míng.
字形知國號,眉勢識山名。
biān jiǎn chén fēng gé, gē chán xuě zhào yíng.
編簡塵封閣,戈鋋雪照營。
nán ér xū pìn yòng, mò xìn bǐ kān gēng.
男兒須聘用,莫信筆堪耕。
“泥坂望青城”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