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便密石秋芳草”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根便密石秋芳草”全詩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種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種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蘇轍。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蘭花在幽谷中生長,無人能夠辨識它的芳香。
作為客人,我在東軒種植了它,留下了這香氣。
我知道它有清香,能夠解除污濁,
我更加喜愛它細小的葉子,巧妙地凌霜。
它的根緊密地貼在秋天石頭上的芳草,
花叢倚靠在修筑的竹籬下,午后帶來涼爽。
我希望將這蘼蕪(蘭花的別名)帶到堂前,
在眼前常常看到楚地的詩章。
詩意:
《種蘭》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轍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和對純潔之美的向往。詩中的蘭花象征著純潔、高尚和清香,它在幽谷中生長,無人識別它的香氣,但作者卻在東軒種下它,并將它的香氣留給后人。蘭花的清香能夠解除污濁,它纖細的葉子巧妙地凌霜,展示出純潔美麗的品質。通過描述蘭花的生長環境和特點,詩人表達了對純潔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
賞析:
《種蘭》這首詩詞通過蘭花的形象描繪了詩人對純潔之美的追求,展示了蘇轍細膩的感受力和對自然的獨特理解。詩中的幽谷、東軒、石秋芳草、修筑的竹籬等描繪了一個清幽宜人的環境,與蘭花的純潔之美相得益彰。詩人將自己種植的蘭花與楚地的詩章相對照,顯示了他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整首詩意蘊含深遠,通過蘭花的形象傳達了人們對美好、純潔和高尚的向往,表達了對清新、寧靜環境的渴望,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這首詩詞以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意境,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它展示了蘇轍對美好事物的敏感和對純潔之美的追求,是一首充滿詩意和思考的佳作。
“根便密石秋芳草”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ǒng lán
種蘭
lán shēng yōu gǔ wú rén shí, kè zhǒng dōng xuān yí wǒ xiāng.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zhī yǒu qīng fēn néng jiě huì, gèng lián xì yè qiǎo líng shuāng.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gēn biàn mì shí qiū fāng cǎo, cóng yǐ xiū yún wǔ yìn liáng.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yù qiǎn mí wú gòng táng xià, yǎn qián zhǎng jiàn chǔ cí zhāng.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根便密石秋芳草”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