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如秋月照虛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凜如秋月照虛空”全詩
一瞬自成千億月,精神依舊滿胸中。
〈俗言:“以鏡予人,損己精神。
”故解之云。
〉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郭尉惠古鏡》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郭尉惠古鏡》是蘇轍所寫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凜如秋月照虛空,
遇水留形處處同。
一瞬自成千億月,
精神依舊滿胸中。
〈俗言:“以鏡予人,損己精神。”故解之云。〉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古鏡的形象,表達了一種恒久不變的精神境界。詩人以秋月照耀虛空的形象來形容古鏡的明亮和冷峻。古鏡遇到水時,會在水中留下自己的形象,這里用來暗示古鏡的光芒在不同的地方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而古鏡的形象也被詩人比作千億個月亮,這是一種夸張的修辭手法,強調了古鏡的光芒和精神的永恒。
賞析:
《郭尉惠古鏡》以古鏡作為意象,通過對古鏡的描寫,傳達出一種精神的堅定和恒定不變的品質。詩中的凜如秋月照虛空一句,形容了古鏡的明亮和冷峻,給人以凜然之感。古鏡遇水留形處處同,表明它在不同的環境中都能保持自身的特性,不受外界的影響,展現了一種獨立自主的精神態度。詩人用一瞬自成千億月來形容古鏡的光芒,強調了其光輝璀璨、永恒不變。最后一句精神依舊滿胸中,表達了詩人對古鏡所象征的精神境界的贊嘆和崇敬。
詩詞中的注解:“以鏡予人,損己精神”,是俗語,意為把鏡子給別人看,會削弱自己的精神。這里是對詩詞的解釋,說明了古鏡所象征的精神境界是不會因為與他人分享而減損的。
總之,《郭尉惠古鏡》以古鏡為載體,通過描繪古鏡的形象和比喻,抒發了對精神境界的贊美和追求,并表達了一種堅定、獨立、恒定不變的精神態度。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富有想象力的表達,給人以深思和啟迪。
“凜如秋月照虛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ō wèi huì gǔ jìng
郭尉惠古鏡
lǐn rú qiū yuè zhào xū kōng, yù shuǐ liú xíng chǔ chù tóng.
凜如秋月照虛空,遇水留形處處同。
yī shùn zì chéng qiān yì yuè, jīng shén yī jiù mǎn xiōng zhōng.
一瞬自成千億月,精神依舊滿胸中。
sú yán:" yǐ jìng yǔ rén, sǔn jǐ jīng shén.
〈俗言:“以鏡予人,損己精神。
" gù jiě zhī yún.
”故解之云。
〉
“凜如秋月照虛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