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聚要當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久聚要當散”全詩
何嘗為人畫,但可設奇將。
久聚要當散,能分慰所望。
清新二大士,畀我夜燒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問蔡肇求李公麟畫觀音德云》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問蔡肇求李公麟畫觀音德云》
朝代:宋代
作者:蘇轍
好事桓靈寶,多才顧長康。
何嘗為人畫,但可設奇將。
久聚要當散,能分慰所望。
清新二大士,畀我夜燒香。
中文譯文:
好事桓靈寶,多才顧長康。
他們都是善事的人,桓靈寶擅長文學,顧長康多才多藝。
何嘗為人畫,但可設奇將。
他們從未為他人繪畫過,但也能夠設想出奇妙的畫作。
久聚要當散,能分慰所望。
長時間的聚會終將分散,他們可以分擔并安慰對他們期望的人們。
清新二大士,畀我夜燒香。
他們是清新自然的兩位大士,我在夜晚為他們燒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轍寫給他的友人蔡肇的,表達了對蔡肇求李公麟繪制觀音德云的畫作的期望和贊賞。
在詩中,蘇轍稱贊蔡肇是一個善事的人,而桓靈寶和顧長康則是多才多藝的人物。他們從未為他人繪畫過,但蘇轍相信他們可以創作出奇妙的畫作。
詩人提到長時間的聚會終將分散,這可能是指他們的友誼雖然珍貴,但也不可避免地會有離別。然而,他們可以通過分享和安慰對他們期望的人來緩解離別的痛苦。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轍對桓靈寶和顧長康清新自然的贊美,他為他們在夜晚燒香,表示對他們的敬意和祝福。
整首詩流暢而簡潔,展示了蘇轍對友情和藝術的贊美。他希望蔡肇能夠得到李公麟繪制的觀音德云的畫作,并通過這幅畫作傳達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久聚要當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n cài zhào qiú lǐ gōng lín huà guān yīn dé yún
問蔡肇求李公麟畫觀音德云
hǎo shì huán líng bǎo, duō cái gù cháng kāng.
好事桓靈寶,多才顧長康。
hé cháng wéi rén huà, dàn kě shè qí jiāng.
何嘗為人畫,但可設奇將。
jiǔ jù yào dāng sàn, néng fēn wèi suǒ wàng.
久聚要當散,能分慰所望。
qīng xīn èr dà shì, bì wǒ yè shāo xiāng.
清新二大士,畀我夜燒香。
“久聚要當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