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轉城陰平野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徐轉城陰平野闊”全詩
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輕船酒一壼。
徐轉城陰平野闊,稍通竹徑小亭孤。
前朝宰相終難得,父老咨嗟今亦無。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泛潩水》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泛潩水》是蘇轍的一首詩詞,描寫了他早年南遷的心情和對江湖生活的懷念,以及對過去和現實的反思。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泛潩水》
早歲南遷恨舳艫,
歸來平地憶江湖。
半篙春水花千片,
八尺輕船酒一壼。
徐轉城陰平野闊,
稍通竹徑小亭孤。
前朝宰相終難得,
父老咨嗟今亦無。
譯文:
早年遷徙南方,對乘船的苦惱令人怨懣,
歸來后在平地上回憶起江湖生活。
船篙劃過春水,水面上漂浮著千片花朵,
八尺長的輕船只裝載了一壇酒。
悠然轉過城墻的陰影,平野無邊延展開來,
稍微有些通達的竹徑旁有一座孤寂的小亭子。
前朝的宰相終究難以得到心愿,
現在的父老們唏噓感嘆,今天同樣無望。
詩意:
《泛潩水》以個人的親身經歷為背景,通過描繪早年南遷和歸來后的心情,表達了對過去生活和現實境遇的思考。詩人蘇轍在早年離開故鄉時,對船只的不便和辛苦感到懊惱和不滿,而當他回到平地之后,卻懷念起曾經在江湖中的自由和豪情。他通過描繪船行春水和小亭竹徑的景象,以及對前朝宰相和現實的咨嗟,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境況的無奈和失望。
賞析:
《泛潩水》以蘇轍個人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情感真摯而深沉。詩中的南遷和歸來,既可理解為蘇轍自身歷史經歷的投射,也可視作一種作者對人生經歷和命運的反思。詩人通過對船只的描述,抒發了對過去艱辛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生活的困惑和迷茫。在詩中,船篙劃過春水,映照出美麗的花朵,展現了一種自然和諧的景象,與現實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小亭竹徑的描寫又強調了孤寂和封閉感,暗示了對過去自由熱烈生活的向往。最后兩句詩表達了對前朝宰相和現實的無奈,顯示出作者對歷史和現實政治的關切。
整首詩寫景抒情,以個人經歷為材料,通過對過去和現實的對比,展現了對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境遇的無奈。《泛潩水》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真摯感受和對社會命運的思考,以及對過去和現實的反思和咨嗟。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被認為是一首優秀的抒情作品,展現了蘇轍細膩的情感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通過闡述個體經歷與社會現實的關系,詩中融入了對政治和歷史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徐轉城陰平野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àn yì shuǐ
泛潩水
zǎo suì nán qiān hèn zhú lú, guī lái píng dì yì jiāng hú.
早歲南遷恨舳艫,歸來平地憶江湖。
bàn gāo chūn shuǐ huā qiān piàn, bā chǐ qīng chuán jiǔ yī kǔn.
半篙春水花千片,八尺輕船酒一壼。
xú zhuǎn chéng yīn píng yě kuò, shāo tōng zhú jìng xiǎo tíng gū.
徐轉城陰平野闊,稍通竹徑小亭孤。
qián cháo zǎi xiàng zhōng nán de, fù lǎo zī jiē jīn yì wú.
前朝宰相終難得,父老咨嗟今亦無。
“徐轉城陰平野闊”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七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