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石班班尚鐵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岸石班班尚鐵鉎”全詩
天上少年仍狡獪,不須還爾對方平。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毛君州宅八詠其七磨劍池》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毛君州宅八詠其七磨劍池》是蘇軾(蘇轍)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神仙鑄劍本無硎,
岸石班班尚鐵鉎。
天上少年仍狡獪,
不須還爾對方平。
詩意:
這首詩詞描寫了毛君州(毛文錫)的宅邸中的磨劍池。詩人通過對磨劍池的描寫,表達了對劍的神奇與精妙的贊嘆,并寄托了自己對天上神仙少年的羨慕和向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磨劍池的贊美和對神仙少年的向往之情。下面對每一句進行詳細分析:
第一句:“神仙鑄劍本無硎”,表達了劍的制作之精妙。"神仙"指的是傳說中的仙人,他們的技藝超凡,因此鑄劍時不需要用到磨劍所需的磨石(硎)。
第二句:“岸石班班尚鐵鉎”,描繪了磨劍池的景象。"岸石班班"意味著岸邊的石頭很多,"鐵鉎"指的是磨劍所用的石頭,表達了磨劍池中石頭的堅硬。
第三句:“天上少年仍狡獪”,詩人將目光轉向天上的神仙少年,他們聰明靈活,具有過人之處。這里的"狡獪"一詞并非貶義,而是指他們機智聰慧的特點。
第四句:“不須還爾對方平”,表達了對神仙少年的向往之情。這句話意味著詩人不需要回報,只希望與神仙少年平等相處。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有力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劍的制作和神仙少年的向往之情。同時,它也反映了詩人對于精神追求和超越凡俗的渴望。
“岸石班班尚鐵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máo jūn zhōu zhái bā yǒng qí qī mó jiàn chí
和毛君州宅八詠其七磨劍池
shén xiān zhù jiàn běn wú xíng, àn shí bān bān shàng tiě shēng.
神仙鑄劍本無硎,岸石班班尚鐵鉎。
tiān shàng shào nián réng jiǎo kuài, bù xū hái ěr duì fāng píng.
天上少年仍狡獪,不須還爾對方平。
“岸石班班尚鐵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