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日將曦”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忍日將曦”全詩
不忍日將曦,散逐微風去。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十六露香亭》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十六露香亭》中的第十六首,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重露覆千花,
繁香凝畦圃。
不忍日將曦,
散逐微風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早的景象,重露覆蓋在千朵花瓣上,繁花的香氣凝結在田園的小徑上。詩人看到太陽即將升起,不舍得讓這美好的景色消失,于是香氣隨微風飄散而去。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早晨的露水和花香,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瞬間的珍惜和不舍。重露覆蓋在花朵上,形成了一層晶瑩剔透的水珠,增添了花朵的美麗和生命力。繁花的香氣凝結在畦圃(花壇)上,使整個園林充滿了芬芳的氣息。詩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受到了寧靜與美好。
然而,日光已經逐漸升起,詩人感到不舍,不愿看到這美好的景色逐漸消失。他所描述的香氣也隨著微風的吹拂逐漸散去,隨著時間的流逝,美好的瞬間也將成為過去。
整首詩以簡潔而清新的語言描繪了清晨的景色和詩人的情感。通過對露水和花香的描繪,表現了對美好瞬間的珍惜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詩中融入了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給人以寧靜、愉悅的感受,展示了蘇轍獨特的寫景才華和對生命美好瞬間的思考。
“不忍日將曦”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én yǔ kě yáng zhōu yuán tíng sān shí yǒng qí shí liù lù xiāng tíng
和文與可洋州園亭三十詠其十六露香亭
zhòng lù fù qiān huā, fán xiāng níng qí pǔ.
重露覆千花,繁香凝畦圃。
bù rěn rì jiāng xī, sàn zhú wēi fēng qù.
不忍日將曦,散逐微風去。
“不忍日將曦”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