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有游僧施缽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時有游僧施缽錢”全詩
法門論極兩相可,言語不復相通傳。
至人養心遺四體,瘦不為病肥非妍。
誰人好道塑遺像,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隱幾心已滅,形如病鶴竦兩肩。
骨節支離體疏緩,兩目視物猶炯然。
長嗟靈運不知道,強翦美須插兩顴。
彼人視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況塑畫已身外,豈必奪爾庸自全。
真人遺意世莫識,時有游僧施缽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四楊惠之塑維摩像》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四楊惠之塑維摩像》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金粟如來瘦如臘,坐上文殊秋月圓。
法門論極兩相可,言語不復相通傳。
譯文:
金粟般的佛陀瘦得如同臘肉,坐在文殊菩薩上,秋天的月亮圓圓的。
法門極其深奧,兩者互相欣賞卻無法言語相互傳達。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楊惠之塑造的一尊維摩像。佛陀形象瘦削,坐在文殊菩薩身上,月光照耀下形成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認為佛法的奧妙無窮,維摩像和文殊菩薩相得益彰,但卻無法用言語來完全表達。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楊惠之塑造的維摩像。詩人通過形容佛陀的瘦削形象,強調至人應當養心遺形,不追求外在的肥胖和美麗。佛陀的形象猶如病鶴,骨節支離,但雙目依然炯炯有神。詩人感嘆靈運的變幻莫測,即使美須被剃除,佛陀的形象依然是完整的。此外,詩中還提到真人的意愿常常被世人所不了解,有時候會有僧人為他施舍缽錢。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轍對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贊美,表達了他對至人養心、超越世俗的思考。同時,通過描繪維摩像的形象,詩人也在探討藝術與靈性的關聯,呈現了一種超越言語的審美體驗。整體上,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傳達了作者對佛教哲理和藝術的思考與贊美。
“時有游僧施缽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zhān fèng xiáng bā guān bā shǒu qí sì yáng huì zhī sù wéi mó xiàng
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四楊惠之塑維摩像
jīn sù rú lái shòu rú là, zuò shàng wén shū qiū yuè yuán.
金粟如來瘦如臘,坐上文殊秋月圓。
fǎ mén lùn jí liǎng xiāng kě, yán yǔ bù fù xiāng tōng chuán.
法門論極兩相可,言語不復相通傳。
zhì rén yǎng xīn yí sì tǐ, shòu bù wéi bìng féi fēi yán.
至人養心遺四體,瘦不為病肥非妍。
shuí rén hǎo dào sù yí xiàng, tái pí shù gǔ jīn fú yàn.
誰人好道塑遺像,鮐皮束骨筋扶咽。
wù rán yǐn jǐ xīn yǐ miè, xíng rú bìng hè sǒng liǎng jiān.
兀然隱幾心已滅,形如病鶴竦兩肩。
gǔ jié zhī lí tǐ shū huǎn, liǎng mù shì wù yóu jiǒng rán.
骨節支離體疏緩,兩目視物猶炯然。
zhǎng jiē líng yùn bù zhī dào, qiáng jiǎn měi xū chā liǎng quán.
長嗟靈運不知道,強翦美須插兩顴。
bǐ rén shì shēn ruò kū mù, gē qù yòu bì fēi suǒ huàn.
彼人視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hé kuàng sù huà yǐ shēn wài, qǐ bì duó ěr yōng zì quán.
何況塑畫已身外,豈必奪爾庸自全。
zhēn rén yí yì shì mò shí, shí yǒu yóu sēng shī bō qián.
真人遺意世莫識,時有游僧施缽錢。
“時有游僧施缽錢”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