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物不相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二物不相即”全詩
二物不相即,飽暖常不時。
老史知我窮,一歲一奔馳。
方暑勸脂車,苦寒伺來歸。
嗟我垂老年,未免憂寒饑。
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遲。
事我三十年,閔閔不相離。
我門了無求,辛苦終不辭。
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攜。
老史未易得,試復養其兒。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老史》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老史》是蘇轍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口食陽翟粟,身衣陽谷絲。
我以口糧吃陽翟粟,身上穿陽谷的絲綢。
二物不相即,飽暖常不時。
這兩種物品不能同時擁有,飽暖的時候也并非常常發生。
老史知我窮,一歲一奔馳。
老史知道我貧窮,每年都要奔波勞碌。
方暑勸脂車,苦寒伺來歸。
夏天勸我乘坐裝飾華麗的車子,但我卻在嚴寒中等待著它的歸來。
嗟我垂老年,未免憂寒饑。
唉,我已進入暮年,難免擔憂寒冷和饑餓。
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遲。
老史非常忠誠可信,但我卻埋怨他遲鈍的性格。
事我三十年,閔閔不相離。
他為我效勞三十年,一直忠心不離。
我門了無求,辛苦終不辭。
我們沒有什么奢求,辛苦勞作卻從不退縮。
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攜。
我們一生都是金石之交,但現在也許已經分別。
老史未易得,試復養其兒。
老史不易得到,試著再養育他的兒子。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和老史之間的關系以及他們所面臨的貧困和艱辛。蘇轍是一個貧窮的文人,依靠老史的忠誠和支持度日。詩中描繪了他們的生活狀態,口食陽翟粟和身衣陽谷絲顯示了他們的貧困,而老史的忠誠和蘇轍的埋怨則表達了彼此之間的情感。雖然他們一直相互依賴,但最后可能還是要面臨分別。整首詩詞透露出作者對生活的艱辛和對貧困的憂慮,同時也展示了對忠誠與友情的贊頌。
“二物不相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ǎo shǐ
老史
kǒu shí yáng dí sù, shēn yī yáng gǔ sī.
口食陽翟粟,身衣陽谷絲。
èr wù bù xiāng jí, bǎo nuǎn cháng bù shí.
二物不相即,飽暖常不時。
lǎo shǐ zhī wǒ qióng, yī suì yī bēn chí.
老史知我窮,一歲一奔馳。
fāng shǔ quàn zhī chē, kǔ hán cì lái guī.
方暑勸脂車,苦寒伺來歸。
jiē wǒ chuí lǎo nián, wèi miǎn yōu hán jī.
嗟我垂老年,未免憂寒饑。
lǎo shǐ shén zhōng xìn, dàn hèn xìng zhòng chí.
老史甚忠信,但恨性重遲。
shì wǒ sān shí nián, mǐn mǐn bù xiāng lí.
事我三十年,閔閔不相離。
wǒ mén liǎo wú qiú, xīn kǔ zhōng bù cí.
我門了無求,辛苦終不辭。
píng shēng jīn shí jiāo, zhì cǐ huò yǐ xié.
平生金石交,至此或已攜。
lǎo shǐ wèi yì dé, shì fù yǎng qí ér.
老史未易得,試復養其兒。
“二物不相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