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勸我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仙人勸我食”全詩
仙人勸我食,再三不忍折。
一人得飽滿,余人皆不悅。
已矣勿復言,人人好顏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夢中反古菖蒲》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夢中反古菖蒲》是一首蘇轍所作的宋代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個菖蒲競相生長,每一寸節間有十二節。
仙人勸我采食,我多次不忍心采摘。
一個人得到了豐滿,其他人都不滿意。
已經夠了,不要再說了,人人都喜歡外表。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菖蒲的生長和人們對其的態度,表達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對外貌的追求的批判。詩中的菖蒲象征著人們對美的追求和欲望,而仙人則代表著理性和超脫塵俗的存在。詩人通過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暗示了對于物質欲望的抑制和對內在品質的追求的重要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首先,詩中的菖蒲生長茂盛,展現了人們對美的追求,每一寸節間有十二節,顯示了菖蒲的美麗和繁榮。然而,仙人勸詩人采食,但詩人多次不忍心采摘,表現出他對于破壞美麗事物的猶豫和思考。這種態度與其他人的貪婪和不滿相對比,凸顯了詩人對于外表的追求和欲望的批判。
詩的最后兩句"已矣勿復言,人人好顏色"表達了詩人的決心和忠告。他表示已經說夠了,不再重復強調這個觀點,同時指出人們普遍喜歡外表,重視表面的美麗。這種批判性的態度提醒人們應當更加注重內在的品質和精神層面的追求,而不僅僅追逐外表的虛華。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菖蒲的描繪和對人們態度的對比,傳遞了對于物質欲望和外表追求的思考和批判,呼吁人們重視內在的品質和真正的美。
“仙人勸我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hōng fǎn gǔ chāng pú
夢中反古菖蒲
bǎi shàng shēng chāng pú, yī cùn shí èr jié.
百上生菖蒲,一寸十二節。
xiān rén quàn wǒ shí, zài sān bù rěn zhé.
仙人勸我食,再三不忍折。
yī rén dé bǎo mǎn, yú rén jiē bù yuè.
一人得飽滿,余人皆不悅。
yǐ yǐ wù fù yán, rén rén hǎo yán sè.
已矣勿復言,人人好顏色。
“仙人勸我食”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