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飽常閉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飽常閉門”全詩
寶塔昔所構,鐵券今尚存。
漫浪難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無食輒行乞,一飽常閉門。
爾來二十年,未嘗變寒溫。
嗟哉豈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來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張嘉佑》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嘉佑》是宋代文學家蘇轍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道人何為者,陽狂時放言。
寶塔昔所構,鐵券今尚存。
漫浪難究悉,孰知彼根源。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無食輒行乞,一飽常閉門。
爾來二十年,未嘗變寒溫。
嗟哉豈徒然,此意未易言。
偶來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道士的生活和心境。道士在陽光明媚的時候大膽地說話,寶塔已經很久以前建造,但鐵券(指佛教經典)現在仍然存在。事物的本質很難揭示清楚,誰又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根源呢?他住在簡陋的草庵中,身體老弱,彎腰駝背。他不得不行乞以維持生計,往往只有一頓飽飯就關上門過日子。他過去的二十年里,一直沒有變化,無論是寒冷還是溫暖。詩人感嘆這一切并不是毫無意義的,但這種意義并不容易言傳。他偶爾會開心地笑一笑,但擔心別人嘲笑他的愚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道士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感受。詩人以深沉的思考和觸動人心的表達,表現了道士雖然生活貧困、身體衰弱,但卻保持著一種堅守和無私的精神追求。他放棄了物質享受,閉門修行,不受外界干擾,專注于對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詩中的寶塔和鐵券象征著佛教的智慧和教義,而道士的生活狀態則反映了苦行修行的精神境界。
詩人對道士的生活給予了贊嘆和思考,認為這種生活雖然艱苦,但并非無意義。詩中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一種自嘲和擔憂,他擔心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可能是錯誤的,擔心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可能是愚昧的。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展示了生活的真實和哲理,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一飽常閉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āng jiā yòu
張嘉佑
dào rén hé wéi zhě, yáng kuáng shí fàng yán.
道人何為者,陽狂時放言。
bǎo tǎ xī suǒ gòu, tiě quàn jīn shàng cún.
寶塔昔所構,鐵券今尚存。
màn làng nán jiū xī, shú zhī bǐ gēn yuán.
漫浪難究悉,孰知彼根源。
cǎo ān liè róng xī, fǔ yǎng quán jiān gēn.
草庵劣容膝,俯仰拳肩跟。
wú shí zhé xíng qǐ, yī bǎo cháng bì mén.
無食輒行乞,一飽常閉門。
ěr lái èr shí nián, wèi cháng biàn hán wēn.
爾來二十年,未嘗變寒溫。
jiē zāi qǐ tú rán, cǐ yì wèi yì yán.
嗟哉豈徒然,此意未易言。
ǒu lái yī xiào xǐ, dàn kǒng xiào wǒ hūn.
偶來一笑喜,但恐笑我昏。
“一飽常閉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