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以不義藏其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恥以不義藏其先”全詩
死喪三世委平地,骨肉不得歸黃泉。
徒行乞丐買墳墓,冠幘破敗衣履穿。
矯然未肯妄求取,恥以不義藏其先。
辛勤直使行路泣,六親不信相尤愆。
問人何罪窮至此,人不敢尤其怨天。
孝慈未省鬼神惡,兄弟寧有木石頑。
善人自古有不遇,力行不廢良謂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贈馬正卿秀才》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馬正卿秀才》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男兒生可憐,
赤手空腹無一錢。
死喪三世委平地,
骨肉不得歸黃泉。
徒行乞丐買墳墓,
冠幘破敗衣履穿。
矯然未肯妄求取,
恥以不義藏其先。
辛勤直使行路泣,
六親不信相尤愆。
問人何罪窮至此,
人不敢尤其怨天。
孝慈未省鬼神惡,
兄弟寧有木石頑。
善人自古有不遇,
力行不廢良謂賢。
譯文:
可憐的男子,
生來一貧如洗。
死后連三世都無人守葬,
骨肉無法回到黃泉。
只能行乞買墳墓,
冠幘破舊,衣履破爛。
他不肯妄圖尋求富貴,
因為他以不義藏匿先人為恥。
他辛勤勞作,卻常常流淚,
親人們卻不相信他的清白。
他問人們,何罪之故致使貧窮如此,
人們不敢怪罪他們的命運。
他對孝慈并未得到鬼神的善待,
兄弟之間也有冷漠的木石。
善良的人自古以來就有不被接納的時候,
但他們依然堅持行善,這才是真正的賢德。
詩意與賞析:
《贈馬正卿秀才》以描繪一個貧窮而不幸的男子形象為主線,通過對他的境遇的描述,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命運不公和人性的反思。
詩中男兒生來貧窮,沒有一文錢,死后連葬身之地都無法得到安置,彰顯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冷漠和無情。他只能行乞買墳墓,衣衫破爛,生活艱辛。然而,他并不妄求富貴,因為他以不義的方式隱藏了家族的財富,對此感到恥辱。
詩中還指出,這個男子辛勤勞作,但他的親人卻不相信他的清白,使他倍感痛苦和失望。他詢問他們,為何會陷入這樣的困境,但人們不敢怪罪天命,這反映了人們對社會不公的無奈和對命運的無能為力。
詩的后半部分探討了孝慈不得到回報的問題。即使他孝順又慈愛,鬼神卻不給予善待,兄弟之間也沒有親情,甚至冷漠如石頭。這表明善良的人有時也會面臨不公正的對待,但他們依然堅持行善,這才是真正的賢德。
整首詩以悲憤的口吻,展現了作者對社會不公和人性的深刻觸動。通過描述這位貧窮而善良的男子的遭遇,表達了對社會中不公正現象的批判和對善良人的稱贊。詩詞呈現了社會的殘酷與不公,同時也強調了善良和正直的價值,以及在困境中堅守道義的重要性。蘇轍通過這首詩詞揭示了社會階層固化、貧富不均和人性冷漠等問題,同時呼吁人們對貧窮者的關懷和對善良行為的重視。這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引發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思考。
“恥以不義藏其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mǎ zhèng qīng xiù cái
贈馬正卿秀才
nán ér shēng kě lián, chì shǒu kōng fù wú yī qián.
男兒生可憐,赤手空腹無一錢。
sǐ sàng sān shì wěi píng dì, gǔ ròu bù dé guī huáng quán.
死喪三世委平地,骨肉不得歸黃泉。
tú xíng qǐ gài mǎi fén mù, guān zé pò bài yī lǚ chuān.
徒行乞丐買墳墓,冠幘破敗衣履穿。
jiǎo rán wèi kěn wàng qiú qǔ, chǐ yǐ bú yì cáng qí xiān.
矯然未肯妄求取,恥以不義藏其先。
xīn qín zhí shǐ xíng lù qì, liù qīn bù xìn xiāng yóu qiān.
辛勤直使行路泣,六親不信相尤愆。
wèn rén hé zuì qióng zhì cǐ, rén bù gǎn yóu qí yuàn tiān.
問人何罪窮至此,人不敢尤其怨天。
xiào cí wèi shěng guǐ shén è, xiōng dì níng yǒu mù shí wán.
孝慈未省鬼神惡,兄弟寧有木石頑。
shàn rén zì gǔ yǒu bù yù, lì xíng bù fèi liáng wèi xián.
善人自古有不遇,力行不廢良謂賢。
“恥以不義藏其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