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有樽罍隨處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粗有樽罍隨處好”全詩
粗有樽罍隨處好,暫無敲撲便能幽。
人稀野鳥應同樂,水涸游魚似欲愁。
客去知君歡未已,繞城攜手更遲留。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王鞏游北禪》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王鞏游北禪》是一首宋代蘇轍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蕭蕭黃葉下城頭,
頓作野田風日秋。
粗有樽罍隨處好,
暫無敲撲便能幽。
譯文:
城頭上,黃葉紛飛,風吹得像在田野上一樣,感受到濃濃的秋意。
粗制的酒杯隨處可見,不需要敲擊或者敲碰就能感受到它的幽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城頭上的黃葉隨風飄落,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同時也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人事的變遷。在這個景象中,蘇轍提到了一種粗糙的酒杯,它并不需要繁瑣的儀式或者聲音,就能給人帶來寧靜和幽雅的感受。這種簡樸的生活態度與繁華喧囂的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反映了作者對于寧靜、自然和淡泊的追求。
賞析:
蘇轍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秋天城頭的景色,通過"蕭蕭黃葉"和"野田風日秋"等描寫,展示了秋天的凄涼和變遷之美。他以"粗有樽罍隨處好,暫無敲撲便能幽"來表達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向往,將粗制的酒杯與高雅的品味相結合,傳達了一種超越物質享受的心靈愉悅。這首詩運用簡練的詞語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蘇轍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的獨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最后兩句"人稀野鳥應同樂,水涸游魚似欲愁。客去知君歡未已,繞城攜手更遲留"則表達了對友情和離別的思考。作者認為在荒涼的城頭,人們和野鳥共同歡樂,而在水干的河中,游魚似乎感到憂愁。在客人離去后,作者意識到友情的珍貴,希望能夠繼續與朋友們在城中漫步、相伴。這些句子增加了詩詞的情感色彩,使整首詩更加豐富和深遠。
“粗有樽罍隨處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wáng gǒng yóu běi chán
次韻王鞏游北禪
xiāo xiāo huáng yè xià chéng tóu, dùn zuò yě tián fēng rì qiū.
蕭蕭黃葉下城頭,頓作野田風日秋。
cū yǒu zūn léi suí chù hǎo, zàn wú qiāo pū biàn néng yōu.
粗有樽罍隨處好,暫無敲撲便能幽。
rén xī yě niǎo yīng tóng lè, shuǐ hé yóu yú shì yù chóu.
人稀野鳥應同樂,水涸游魚似欲愁。
kè qù zhī jūn huān wèi yǐ, rào chéng xié shǒu gèng chí liú.
客去知君歡未已,繞城攜手更遲留。
“粗有樽罍隨處好”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九皓 (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