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軒有喜知誰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歸軒有喜知誰見”全詩
筼篘似欲迎初暑,芍藥猶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攜壺藉草更無巡。
歸軒有喜知誰見,道上従橫滿醉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毛君游陳氏園》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毛君游陳氏園》是宋代文學家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增筑園亭草木新,
損花風雨怨頻頻。
筼篘似欲迎初暑,
芍藥猶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
攜壺藉草更無巡。
歸軒有喜知誰見,
道上従橫滿醉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參觀陳氏園后的感受和心情。園中的亭臺建筑不斷增添,使園內的草木面貌煥然一新。然而,花朵卻經常因風雨而凋謝,作者對此感到悲傷。詩中提到的筼篘,是古代一種用竹篾編制而成的遮陽傘,似乎在歡迎初夏的到來。芍藥雖然正值晚春,但依然美麗可人。傍晚時分,即使離開城市,作者仍有伴侶相隨,一同品茶賞草,沒有煩擾的巡邏之事。歸到自己的軒舍(指住所),有什么喜事是誰看見的呢?在道路上,醉酒的行人滿街橫行。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個人情感為主題,展示了作者對園林景色的觀察和感受。通過園亭的增筑和草木的更新,表達了對美好環境的欣賞和贊嘆。然而,風雨使花朵凋謝,似乎也代表了生活中的變幻和無常。詩中的筼篘和芍藥則象征著季節的更替和自然的美好。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傍晚時分離開城市歸家,與伴侶一同欣賞自然、品茶賞草的寧靜時刻。最后兩句則表達了歸家后的喜悅,但作者又暗示歸家的路上充滿了醉酒的行人,隱含著社會的喧囂與不安。
整首詩以平淡自然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通過對園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人生變化的思考。整體氛圍優美而寧靜,讓人感受到蘇轍的深情和對自然的熱愛。
“歸軒有喜知誰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máo jūn yóu chén shì yuán
次韻毛君游陳氏園
zēng zhù yuán tíng cǎo mù xīn, sǔn huā fēng yǔ yuàn pín pín.
增筑園亭草木新,損花風雨怨頻頻。
yún chōu shì yù yíng chū shǔ, sháo yào yóu kān sòng wǎn chūn.
筼篘似欲迎初暑,芍藥猶堪送晚春。
bó mù chū chéng réng yǒu bàn, xié hú jí cǎo gèng wú xún.
薄暮出城仍有伴,攜壺藉草更無巡。
guī xuān yǒu xǐ zhī shuí jiàn, dào shàng cóng héng mǎn zuì rén.
歸軒有喜知誰見,道上従橫滿醉人。
“歸軒有喜知誰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