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竟無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學成竟無用”全詩
老來悟前非,尚愧昔游處。
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群中。
我雖非君對,顧以兄弟同。
結發皆讀書,明月入我牖。
縱橫萬余卷,臨紙但揮手。
學成竟無用,掩卷空自疑。
卻尋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秋風送余熱。
冉冉如人老。
衣裘當及時,田廬亦須早。
種竹竹生筍,種稻稻亦成。
浩歌歸來曲,曲終有遺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次韻子瞻感舊見寄》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子瞻感舊見寄》是宋代蘇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年沉迷于塵世的滋味,
徘徊不舍離去。
老來才悟前事的不對,
仍然羞愧當年游玩的地方。
你的才華高峰聳立,
如鶴行于雞群之中。
雖然我不能與你比肩,
但我們像兄弟一樣。
我們的青春歲月都用于讀書,
明亮的月光照進我的窗戶。
翻閱了無數卷冊,
只需揮手即可完成。
學識終究無用,
合上書卷時我陷入自我懷疑。
于是我尋找故山的友人,
期待再次回到幽靜的居所。
秋風將我的余熱送走,
悄悄地像一個人變老。
及時準備好衣裘,
農田和小屋也需早做準備。
種植竹子它會生出嫩筍,
種植稻谷它也將成熟。
暢快地唱著歸家的歌曲,
歌曲結束時仍有余音裊裊。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轍對自己年少時光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詩中描述了少年時代對世俗的迷戀和無法割舍的情感,以及老年時對過去行為的認識和自責。作者對友人的才華贊嘆不已,雖然自己無法與之相比,但仍視其為兄弟一般。詩人對于學識的追求和閱讀的熱情在詩中得到體現,但也表達了對學識的功用和自我價值的懷疑。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回歸故土和過上寧靜生活的向往,寄望于及早準備衣食住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蘇轍對人生經歷的思考和感慨。詩人通過對少年時代和老年時代的對比,表達了對青春歲月的懷念和對自己過去行為的反思。詩中的對友人才華的贊美和對兄弟般情誼的珍視,展現了作者的豪情和友情。詩人對學識的追求和對學習的熱情,以及對學識價值的質疑,反映了他對人生意義的思考。最后,詩人寄望于回歸故土和過上寧靜的生活,傳遞了對安定與滿足的向往。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蘇轍對青春、友情、學識和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展現了他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領悟。
“學成竟無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zi zhān gǎn jiù jiàn jì
次韻子瞻感舊見寄
shào nián dān shì wèi, pái huái bù néng qù.
少年耽世味,徘徊不能去。
lǎo lái wù qián fēi, shàng kuì xī yóu chù.
老來悟前非,尚愧昔游處。
jūn cái zuì gāo zhì, hè xíng jī qún zhōng.
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群中。
wǒ suī fēi jūn duì, gù yǐ xiōng dì tóng.
我雖非君對,顧以兄弟同。
jié fà jiē dú shū, míng yuè rù wǒ yǒu.
結發皆讀書,明月入我牖。
zòng héng wàn yú juǎn, lín zhǐ dàn huī shǒu.
縱橫萬余卷,臨紙但揮手。
xué chéng jìng wú yòng, yǎn juàn kōng zì yí.
學成竟無用,掩卷空自疑。
què xún gù shān yǒu, zhòng fù yōu jū qī.
卻尋故山友,重赴幽居期。
qiū fēng sòng yú rè.
秋風送余熱。
rǎn rǎn rú rén lǎo.
冉冉如人老。
yī qiú dāng jí shí, tián lú yì xū zǎo.
衣裘當及時,田廬亦須早。
zhǒng zhú zhú shēng sǔn, zhǒng dào dào yì chéng.
種竹竹生筍,種稻稻亦成。
hào gē guī lái qū, qū zhōng yǒu yí shēng.
浩歌歸來曲,曲終有遺聲。
“學成竟無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